白族扎染既然这么神奇,那么你一定会非常好奇地问:“它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呢?”
提到扎染,就要从我国古代开始说起了。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叫它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而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
扎染历史十分悠久。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术。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经过南诏、大理国至今的不断发展,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在盛唐年间,扎染在白族地区已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贡品。宋代时,宋仁宗明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为宫廷专用品。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出现了染布行会。
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近代以来,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其大部分的产品都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周城甚至出现了“妇女个个在扎花,户户在人染”的火热场面。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主要染料是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尤其是板蓝根。每年三、四月间收割下来,先将之泡出水,注到木制的大染缸里,掺一些石灰或工业碱,就可以用来染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