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我的书架
0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全部
畅想之星
馆藏精品
京东
超星
出版时间 :
搜索
说巫史传统
¥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ISBN:
9787532756131
作 者:
李泽厚著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加入书架
畅销推荐
生吞(悬疑剧《胆小鬼》原著小说张一白、李克勤、史航、关晓彤推荐“匿名作家计划”首奖郑执重操长篇)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
数据分析基础——基于python的实现(基于python的数据分析丛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
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第2版)(微课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2
d34.x数据可视化实战手册第2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
凌烟阁(全二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9
燃烧的蜂鸟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
r语言——迈向大数据之路加强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
uml基础与rose建模实用教程(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图解数据结构--使用java(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c#码农笔记——从第一行代码到项目实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丛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李泽厚旧说四种”系列,系作者毕生学术思考之核心论点的结集,每册集中阐述李泽厚的一个成系统的重要的学术观点和发现,由李泽厚亲自对此前其他版本的文字、注释作了完善,并添新序。经由这些小集,可从根本上把握作者庞大而深厚的思想体系。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泽厚,学者,哲学家。湖南长沙人,一九五四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成员,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瓦斯摩学院等多所大学客席教授。重要著作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中国思想史论(古代、近代、现代)》、《历史本体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纲要》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李泽厚认为,中国文明有两大征候特别重要,一是以血缘宗法家族为纽带的氏族体制,一是理性化了的巫史传统。两者紧密相连,结成一体,并长久以各种形态延续至今。《说巫史传统(李泽厚旧说四种)》所收《论巫史传统》《《说儒法互用》和《“说巫史传统”补》,专题论述了“理性化了的巫史传统”是如何源起、如何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特质,以及如何构成我们传统的基本文化范畴。这些相互关联、发展的重要论述,从源头上探寻了中华文化的奥秘。
展开
精彩书评
李先生的文章非常好看,哪怕内容艰深如《说巫史传统》,也是娓娓而谈,充满节奏感,还不时出现华彩乐段。
中国有无数哲学教授和哲学研究者,然而真正具有创造性的,在哲学、美学、思想史等领域提出自己的创见,并在世界哲学的发展中留下痕迹的,却并不多。李先生无疑是其中佼佼者。
——刘再复
思想是需要回应的,而智慧也只能靠智慧去启迪。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从李泽厚那里得到的是智慧的启迪,那么,李泽厚则从我们这里得到了思想的回应。回应不等于赞同,而毋宁说是一种共鸣,一种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呼唤与应答。
——易中天
李泽厚先生是一个思想史学者,但又和一般思想史学者不同,因为他有很强的史学、史识和史才。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举重若轻,常常几句话就点到要穴。
——萧功秦
李泽厚在中国历史境况中切身经验到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状态,因此,今读经典、重释传统,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探求传统文化价值的转化性创造,其真实的动机无疑是希望从儒家等传统文化里寻找可以实现现代转换的价值,以建构现代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家园。
——宋 伟
展开
精彩书摘
展开
目录
说巫史传统(一九九九)
“说巫史传统”补(二00五)
说儒法互用(一九九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继续借书
去结算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
3
)
发表书评
取消
发表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省本级
嘉兴市
湖州市
金华市
丽水市
台州市
舟山市
衢州市
温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绍兴市
浙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登录
没有读者证?
在线办证
新手上路
快速入门
购物指南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
配送方式
快递送货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特色服务
在线办证
中国有无数哲学教授和哲学研究者,然而真正具有创造性的,在哲学、美学、思想史等领域提出自己的创见,并在世界哲学的发展中留下痕迹的,却并不多。李先生无疑是其中佼佼者。
——刘再复
思想是需要回应的,而智慧也只能靠智慧去启迪。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从李泽厚那里得到的是智慧的启迪,那么,李泽厚则从我们这里得到了思想的回应。回应不等于赞同,而毋宁说是一种共鸣,一种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呼唤与应答。
——易中天
李泽厚先生是一个思想史学者,但又和一般思想史学者不同,因为他有很强的史学、史识和史才。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举重若轻,常常几句话就点到要穴。
——萧功秦
李泽厚在中国历史境况中切身经验到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状态,因此,今读经典、重释传统,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探求传统文化价值的转化性创造,其真实的动机无疑是希望从儒家等传统文化里寻找可以实现现代转换的价值,以建构现代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家园。
——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