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有张阴阳脸:读史要看素颜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52287
  • 作      者:
    刘兴雨著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因为历史总被误导,所以世界不可理喻。” 读史要看素颜照。历史是如何被误读的?畅销书《追问历史》作者、著名杂文家刘兴雨先生最新力作,颠覆许多习以为常的历史知识,还读者一张真实的历史面目。著名历史学家、《潜规则》一书作者吴思鼎力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兴雨,当代著名杂文家。1955年12月生于辽宁本溪,1983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现为《本溪晚报》副总编。他擅长对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进行深刻追问和反思。书中所选文章已陆续《杂文选刊》、《杂文报》、《杂文月刊》、《读者》等报刊发表和转载,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已出版《追问历史》等多部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有张阴阳脸》是杂文家刘兴雨继畅销书《追问历史》后的第二部力作。精选他解构历史事件的精彩杂文,通俗易懂,为读者层层拨开笼罩历史真相的迷雾。

展开
精彩书评

    无论从题材还是写作手法,兴雨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那些兴雨常常自叹弗如的写作快手相比,兴雨多了几分从容,于是便多了几分厚重。他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定会引起杂文史家的关注,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杂文界第一方阵的地位。
    ——著名杂文家 王重旭

    刘兴雨不仅是一个爆破手,更是一个建筑师。刘兴雨先生用自己的才华和耐心,通过对历史常识的颠覆和普及,以及对历史细节的复原,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神经,仿佛夜来的风雨和啼血的布谷,生发春的气息。
    —— 著名编辑家、文学批评家 贺雄飞

    兴遣文章刀笔冷,雨狂却有肝胆温。
    ——全国著名国画大师冯大中

展开
精彩书摘

    北洋军人的最后辉煌
    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老年是它的封底,一本书读完了,何必在乎它的封底呢?这话刚听觉得有理,细品起来,就发现不对。中国人,尤其是有些影响的中国人,人们在回顾他的时候,常常只看一个点,而不看一条线。比如,人们看袁世凯,就记住了他当了83天皇帝,至于他的其他种种好处或坏处就无暇顾及了。那83天皇帝就是一个点,有了这个点,就将别的点和面都盖住了。就像黑色,往画面上一涂,整个画面就变黑了。人常常在最关键的事上定格,那个造型将永不改变。就像董存瑞托起炸药包,黄继光跃身堵枪眼,就永远留在人们记忆中。
    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侵入中国,让中国人尝到了做亡国奴的滋味。日本人也许从中国“以夷制夷”的策略上受到启发,对中国要“以华制华”,也就是借用中国人统治中国人。而这个中国人又不能是一般的官员或富翁,必须是过去当过首脑、有些威望的人。北洋的军阀头目,便成了他们争取的主要对象。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在这些表面有些粗鲁的中国军人面前,他们都碰了壁。而这些在史册上不乏劣迹的军阀,都交上了令人欣慰的答卷,留下了最后的辉煌。
    徐世昌的名字现在许多人已经很陌生了。因为他没有突出的政绩,也没有昭彰的劣迹。但他确实当过几年中华民国的总统。“七七事变”后,汉奸王克敏曾以师生之谊前来拜会,企图拖徐世昌下水。徐闭门不见,并向人表示“我没有这样的门生”。曹汝霖也来充当说客,声称徐如能出山,和日本订立亲善条约,日本即可撤兵。徐以年老婉辞。曹告辞后,徐对门房说:“以后曹若再来,就说我不在家。”1938年日军师团坂垣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约徐世昌定期会面,徐拖病未见。日方不死心,又派徐的两个门生来游说。一个姓金的学生劝老师不要失掉千载难逢的机会。徐以年老多病推辞,并怒斥金曰:“你太浑。”金也反唇相讥地说:“老师才浑啦。”徐闻金出言不逊,不禁潸然泪下,伤心地说:“想不到我这个年纪,又碰到这一场。”言罢,拂袖上楼。并从此装病,闭门谢客。
    我们再来看吴佩孚。
    吴佩孚最潦倒的时候,退居白帝城。日本第一外遣舰队总司令和海军驻沪特务机关长曾专程拜访过他,表示愿供私人借款100万元和无偿赠与10万支步枪、500门钢炮、2000挺机关枪,支持他东山再起。这对一个当过将军的人,确实具有诱惑力。但吴语气坚定地回答:“过去我曾有枪,不止十万,有钱不止百万,可见成败并非在枪炮与金钱。我如愿引外援借外债,何必待到今日!中国的事应该由中国人自了。”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后,要建立傀儡政权,看好一文一武两个人。文的是汪精卫,武的就是吴佩孚。汪精卫答应合作了,从中国战时陪都重庆逃到河内,但一直在日本人手底下的吴佩孚却沉默如山。对汪精卫,他曾回过信:“公果能再回重庆,通电往来可也。”言外之意,你只要还在日本占领区,就别来烦我。日本人还越俎代庖地为他安排过一次记者招待会,他尚未开口,中外记者们已经读到了日本人代写并打印好的“吴氏对时局的意见”。“意见”称:他已决定参与“和平运动”。一身中国绅士装束的他,放下打印稿,一字一句地说:“惟‘平’乃能‘和’,‘和’ 必基于‘平’。本人认为,中日和平,惟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日本无条件自华北撤兵;二、中华民国应保持领土和主权之完整;三、日本应以重庆(国民政府)为全面议和交涉对手。”
    怕在场的日本人听不懂,他厉声令秘书“断乎不可更改”地将自己最后的“政治宣言”翻译成日语。此后不久,吴佩孚意外地被饺子馅里的骨碴硌伤了牙,腮部红肿,疼痛难忍。于是,华北伪政权的军事首领齐燮元和一位担当特务机关长的少将带日本军医处长和护士匆匆赶来,对他进行治疗,短短10天,他就去世了,时值g1939年12月4日。
    知道了这些事情,我们再来读他曾写过的《满江红?登蓬莱阁歌》就会别有一番感慨。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他还写过这样两句诗:“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两句诗都是好诗。
    段祺瑞因为制造了“三一八”惨案被鲁迅好一顿声讨,“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军方列入了“合作者”的花名册。日本人巴望着曾是中国头面人物的老段出面组织华北的伪政权。但老段虽有亲日恶名,但却未同异国入侵者接触过。倒是他的老友和部下有几个耐不住寂寞,当了汉奸。为了不让一位有影响的前国家领导人为敌寇所挟,蒋介石写亲笔信,恳请“芝泉老”南下。当69岁的段祺瑞抵达南京浦口时,不光在京的少将以上的军人集体过江迎迓,蒋介石本人也亲自到码头恭候。享受国宾级待遇的老段,当即对记者发表了对时局的书面讲话:“当此共赴国难之际,政府既有整个御侮方针和办法,无论朝野,皆应一致起为后援。瑞虽衰年,亦当勉从国人之后。”后来他从南京移居上海,有记者登门采访,他铿锵作答:“日本横暴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惟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备战,合力应付,则虽有十个日本,何足畏哉?”
    曹锟在历史上名声更不好,为了过把总统瘾,不惜大把花银子贿赂选举者,留下了“贿选总统”的恶名。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华北沦陷。曹锟的老部下纷纷落水,出任汉奸政权要职。日本侵略者还千方百计地拖曹锟出来当傀儡。年迈的曹锟在刘夫人劝导下,立誓宁肯喝稀粥,也不给日本人办事。日本人碰壁后,派出已当上伪“华北治安军”总司令的齐燮元前来叩门,曹锟夫妇让家人把他关在门外。接着河北省省长高凌蔚又奉日寇之命来访,曹锟一见,脸色陡变,大声吼道:“你给我滚出去,以后不许你登曹家的门!”吓得高凌蔚浑身哆嗦,被几个侍从架着慌忙溜走。
    日本人打主意最早的莫过于东北王张作霖,最有戏剧性的也是这个土匪出身的张作霖。
    某次,张作霖出席日本人的酒会,酒过三巡,一位来自日本的名流,力请大帅当众赏字,他也许知道张作霖出身绿林,识字有限,想当众出他的丑。但张抓过笔就写了个“虎”字,然后题款,在叫好声中,掷笔回席,那个东洋名流瞅着“张作霖手黑”几个字笑出声来。随从连忙凑近大帅耳边提醒:“大帅写的‘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成了‘黑’了。”哪知张作霖一瞪眼睛骂道:“妈了个巴子的!俺还不知道‘墨’字怎样写?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在场的中国人恍然大悟,一致会心而笑,日本人则目瞪口呆。
    大元帅府的电报处处长周大文回忆说:“1928年5月17日,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求见张作霖,张将芳泽晾在客厅,自己在另一间屋里大声嚷着说:‘日本人不讲交情,来乘机要挟,我豁出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出卖国家的权利,让人家骂我是卖国贼,叫后辈儿孙也都跟着挨骂,那办不到!’”
    日本驻奉天总领事吉田茂某次为中日交涉,曾向张盛气凌人地说道:“你要真不接受的话,日方当另有办法。”张乃反唇相讥地答道:“怎么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尽管拿出来,难道又要出兵吗?我姓张的等着你好了。”说完话,起身送客。
    在张离开北京之前,芳泽仍去纠缠张作霖,逼他正式履行“日张密约”。对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张作霖非常气愤,在办公厅大声骂道:“日本人不够朋友,竟在人家危机的时候,掐脖子要好处。”拒绝在芳泽送来让他签字的文件上签字。1928年6月4日,当他的专车开到皇姑屯附近时,日军(一说为苏联特务)按动电钮,张作霖的车厢被炸得粉碎。
    一代有血性的中国军人,就这样向国人和历史交上了最后的试卷,为自己书写了最后的光荣。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从哪个角度看,他们都是最容易迈出那可耻一步的人,而他们却坚守了人生的底线。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生有大是大非,卖国不卖国就是大是大非,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人生有做人的底线,不当汉奸就是一个底线,谁当了就会留下千古骂名,所以他们守住了这个底线。
    孔子说:“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其实人的一生都在想得,得什么呢?得权力、得金钱、得美女、得名声。这些东西诱惑实在太大,想戒实在太难。尤其是权力,诱惑力更大。就像唱词中说的:“宁可少活十年,不可一日无权。”男人们整天争争斗斗打打杀杀,不就是为了权吗?有了权,也就有了钱,有了钱和权也就有了美女。无怪乎有些人已经卧床不起了,还惦记着权力,有些人已经病入膏肓了,还把住权力不放。
    上面提到的几位本来已多从权力的高峰退下,他们尝到过权力的甜头,就像吸大烟的人,对大烟有一种依赖。可他们面对日本人送上的“权力鸦片”能断然拒绝,这需要多大的定力。他们心里清楚,这种选择是要付出代价的。接受了,就是荣华富贵;拒绝了,可能就有生命之虞。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拒绝。我们由此知道,这世上还有比权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大是大非,那就是做人的底线。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就是说国家好的时候可以出来做官,国家不好的时候就在家眯着。可有些人不听老祖宗的话,不管啥时候,都奔着去当官,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就像汪精卫,日本人来了,你躲几年得了,偏偏要去赶那个场,想想就让人生气。
    文章写到这里,本该联系现实,用种种不争气的现象,来与当年的军阀比照一番。可现在没有强敌入侵,只有腐败横行,不好作比,但在腐败面前,有些人没等打上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看来,这腐败比小日本厉害多了。
    ……

展开
目录

自序     Ⅲ
第一辑
革命的理由
孙中山为何革命
能飘白发说微时
陈炯明炮轰总统府的两种叙述
段祺瑞为何反对袁世凯称帝
“五四运动”的背后
江桥抗战与马占山
鲁迅为何不去苏联
北洋军人的最后气节
王明曾号召学习毛泽东
川军血战孤城的启示
陈公博为何当汉奸
叛变的工人领袖和坚贞的知识分子领袖

第二辑
人间正道是沧桑
朝鲜战争的起因
台湾地区的三大冤案
知识女性为何青睐张学良

第三辑
仕与不仕
范仲淹看望小人首领
楚庄王树下了好榜样
管鲍之交的启示
刘邦、萧何的无奈与智慧
皇帝何必亲耕
冲动的天子和刚直的大臣
王莽遇到的阳光与芒刺
黑头后人说玄宗
贤臣荐贤与奸人封官
名将狄青死于谁手
秦桧不跪的申请书
严嵩也曾反对奸臣
功到雄奇即罪名--袁崇焕悲剧探源
乾隆为何对张廷玉大动肝火
纪晓岚的一次壮举
陶澍:不该被淹没的俊杰
仕与不仕
疑与不疑
一篇文章值多少钱

第四辑
在政治的波涛中沉浮
杰弗逊的账单
斯大林为何中计
朱可夫:在政治的波涛中沉浮
赫鲁晓夫:闪亮登场与黯然谢幕
高尔基之死的启示
勒死齐奥塞斯库的两条绳索
与三届国家最高领导人交往的索尔仁尼琴
差等生丘吉尔
戴高乐为何讨厌女人参政
诺贝尔遗嘱风波
总统女儿得不到99美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