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想想那些书的作者吧,在写作的时候,他们一定是有感而发的。我们读他们的书,不仅仅是在向他们学习知识,同时,也在同他们进行思想和方法论上的交流。读书的时候,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所读之物进行评价。翻开一本好的书籍,我们会接触到那作者的高度,他的知识背景,他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他的理论框架是否具有合理性。当然,我们也会检查他所使用的材料,并看看他在逻辑上是否具有说服力。我们还会检查他的观点是否具有创见,他的文笔是否优美。最后,我们还会形成一个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整体认识,我们会看作品是否真正体现了作者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是否与某种学术传统相契合。有的时候,我们还会继续追问:这是出于新手还是出于著名大师之手?这位作者究竟带给我们多少新知识,或者改变了我们多少旧结论?往往就是在进行这样的追问时,我们不仅认识了作品,同时也认识了作者,这真是一举两得啊!<br> 在众多的历史书中,有一个大类是教材。我以为,教材是非常有用的,它能提供你一个关于历史的整体概貌。如果你学习中国史,也许你可以先读一下顾颉刚先生的讲史录《中国史学入门》。这本书仅一百多页,但涉及中国史书、杂史、经学、汉学、清代的古学整理、考据学、史料学和考古学的结合、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中华民族”之源、中国宗教史略、中国哲学史略、中国历代京都和北京小史等众多内容。这本书的文字相当平实,但一看就是大家风范,绝无矫揉造作之举。<br> 另一类的历史书是史学专著,或论述一个问题,或提出一个见解,这些著作都可以把你引入历史研究之中。例如,周锡瑞(J0sephw.Esherick)先生写的《义和团运动的起源》这本书我是非常喜欢的:周锡瑞先生是美国人,他对于中国近代社会了解得非常透彻,阅读这本书,你可以了解一个历史学家是如何发掘和驾驭史料,并且是如何通过村庄、地区、中外关系、民间文化等众多层面来叙述历史的。在如何把握事件和结构的关系问题时,我以为周先生讲得非常好,他说:“从理论上讲,我们面临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探讨稳定的社会结构与变动的历史变化之间的关系。社会结构的存在并非一日,从历史角度观察,它含有相当的稳定因素。而社会运动,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常常采取突变的形式,是历史变化的一种。因此,解释义和团运动,实际上是在解释历史的变化过程。这也是本书在理论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在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剧烈的历史变迁中,寻找到内在的合理的理论联系。”<br> 在阅读一本历史书的时候,也许你要注意前言和结论。前言中往往要提出问题,要交代该课题的学术动态,还要简要论述一下作者想要运用的方法和该书的章节安排。在结论中,你能找到对于问题的最终的答案,这样你就等于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你需要注意仔细阅读并且推敲该书的目录,要注意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开展讨论的。我总觉得,读书是一个读者和作者的交流过程,你甚至可以这么做:对于作者提出的问题,你自己不妨先想一想,再比较一下你的想法和作者的想法的异同。一本历史书往往就是一个世界将在你的面前展开,对此你要事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读书并不是被动地向书本学习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历史问题的讨论。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你阅读过的东西就永远不会忘记。当然,如果你善于在书本上作眉批的话,那是再好不过的了。这些批语,还有你随手摘录的那些卡片,都是你自己经过思索的财富。<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