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历史的深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98544
  • 作      者:
    高翔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高翔,男,四川绵阳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青联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融会长、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等,鞫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
    高翔同志长勰关注明清史研究,在政治史、理学史和观念史等方面多有创见。
    主要论著有《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专著)、《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专著)、《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对内阁、军机处和皇权关系的再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道路》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建社三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三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1日创刊)创刊一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诸同仁精选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汇集成这套《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学者文库:在历史的深处》出版了。这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科研人员呈现给自己单位的一份深情厚礼。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具体历史演变中,上述三个方面的社会变革应该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为社会近代化提供了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基础,为工业化的出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但也要看到,资本主义不但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共生的必然是资本主义的观念,是资本主义的精神。而新的生产方式的孕育和发展,也需要一个合适的文化土壤,需要以社会观念的某种变革为前提。另一方面,观念的变革,必将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和引发社会控制模式、行政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而影响社会利益分配体制。而制度环境、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变化,又会直接或间接改变人们的经济行为,影响人们的观念和生活。因此,研究近代化问题,在任何时候都要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强调综合的角度,并不是要否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变革中的决定作用,而是要克服长期以来将经济作为衡量社会发展唯一指标的极端倾向。科学的历史观,讲的是唯物观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如果以上述观点考察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发现,说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已经近代化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因为传统仍是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的主流,旧制度、旧的生产方式、旧的文化形态仍在中国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但若将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说成是停滞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变革已经开始,而且呈持续发展趋势。这种变革在经济领域就表现为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市场体系的发展,局部地区城镇化趋势的开始;在制度领域就表现为政府对基层社会控制的放松,社会管理趋于规范化,普通百姓人身自由的扩大;在文化领域,就表现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传统的兴起和传播,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市民文化的兴起,以及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也就是说,明朝中叶以后的中国社会开始了一个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过程,这个转型过程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历史基础。
    ……
展开
目录
上编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道路——以历史学为例
一 方法、定义与分期
二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第一次转型
三 马克思主义传人与中国学术的第二次转型
四 新中国现代学术的两次大发展
五 余论
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的思考——对有关理论倾向和方法的评论
一 两个基本问题
二 普遍的与特殊的,停滞的与近代的:近代化研究中的绝对化倾向
三 综合的与发展的:一种接近历史真实的研究眼光
关于中国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 对社会形态理论的不同看法
二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三 邪教与农民起义:必须分清的历史是非
四 统一与分裂:不可相提并论的历史现象
五 余论

中编 明清史专题研究
晚明时代
一 专制统治的松弛化
二 走向变革:商业、城市和资本主义经济
三 新传统的兴起(上):市民精神与生活方式
四 新传统的兴起(下):反正统观念的出现与西学的传播
五 社会组织形态的变化
六 对晚明社会发展水平的估计
满汉文化冲突与清初社会重建
一 民族矛盾的本质:文化冲突
二 清初理学的政治立场与理学官僚的政治抗争
三 儒学化:清朝政权的文化选择
四 从复明到重建:清廷的笼络政策与遗民政治态度的改变
清初理学与政治
一 清初理学的政治立场
二 “正君心”:三十年的不懈努力
三 儒学化:清初政治的转型
四 理学官僚与清初社会重建
五 余论:时代变迁与理学衰微
论清前期政治演变方向
一 极权化:以君权为核心的政体变革
……
下篇 人物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