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327403
  • 作      者:
    瞿林东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瞿林东,男,汉族,1937年12月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67年以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该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一》、《中国史学史纲》、《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史学通论》、《中国历史文化散论》、《20世纪中国史学散论》等;主编《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三卷本)、《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分析》等;撰有《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历史学的理论成就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关于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建梅的几个问题》等论文、评论2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史学》是一部论述白寿彝史学成就及其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地位的论集。主要内容包含:一、对白寿彝在20世纪中围史学发展巾之地位的总的评价;二、综论白寿彝的史学思想、治学道路和史学成就;三、阐述白寿彝在中国通史领域的研究和编纂方面的学术贡献;四、分析白寿彝在民族史、民族关系史研究上的理论贡献及撰述成就;五、评价白寿舞在史学史、史学理论、历史教育和历史学学科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六、评介白寿彝关于读书、学风、文风和文章之道的有关见解及其现实意义。全书约38万字。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史学遗产的重要性及其与建设有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关系问题。这是研究中国史学史和发展当今中国史学的一个关键问题。1983年,白寿彝先生在一次题为《关于建设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几个问题》的讲演中明确地指出:
    我们建设有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是在我们过去的历史学的基础上,在对我们过去的史学遗产的总结基础上来进行工作。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那是讲它的原理、原则方面。但具体起来,它用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就应该有不同的特点。普遍真理体现在不同民族的、不同国家的特点里面,二者并不矛盾。这个问题提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第一,把中国史学遗产研究的重要性,提高到与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设和发展有直接关系的高度上来认识,从而为研究中国史学确定了位置、明确了方向;第二,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设和发展同总结中国史学遗产联系起来,这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内容,而且也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特点找到了具体的形式和实现的途径。白寿彝先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几十年的积累。从20世纪60年代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白寿彝先生自己所从事的中国史学研究以及在他主持下的各项史学史研究,都恪守上述这一基本思想。
    再如,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问题,白寿彝先生在《中国通史》的《导论》中指出: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的。我们的祖国,曾经出现过各种形式的多民族的统一,也曾经有过多次的分裂,但在分裂中还是有统一。我们经历过的统一,有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多民族内部的统一和多民族的统一,后者又包含区域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和社会主义的全国性的民族的统一。[1]这不仅指出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且强调了这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从而避免对这个问题作形而上学的简单化的理解和说明;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中的各个民族在推动祖国统一事业中都曾经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关于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史学工作者尤其是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研究者曾有过激烈的争论。针对这些争论,白寿彝先生于1981年在中国民族关系史座谈会上指出:
    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尽管民族之间好一段、歹一段,但总而言之,是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地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我看这是主流。这一点是谁都不能否认的。面对激烈的学术争论,白寿彝先生高屋建瓴,透过纷繁复杂、矛盾错综的历史现象揭示出历史的本质,并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全局着眼,阐明了这一历史本质的意义和价值。这一认识对于如何看待现实的中国各民族的关系,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白寿彝先生的治史宗旨与创新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第一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指导历史学研究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迅速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曾经出现过对唯物史观作简单化、绝对化的理解和运用,在“文化大革命”中唯物史观更遭到“四人帮”的严重歪曲,这是严重的教训。
    ……
展开
目录
通识和器局
通识和器局--纪念白寿彝先生百年诞辰
白寿彝先生和20世纪中国史学
治学道路和学术风格
唯物史观与史学创新--简论白寿彝史学研究的理论风格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和治学道路
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史学成就
白寿彝老师的治学风格和特点
白寿彝史学思想浅论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学术风格
伟哉,七十岁开始做学问
关于《中国通史》的编撰
白寿彝教授和《中国通史》
关于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编撰工作
通史撰述之志与封建社会史论--读《白寿彝文集》第一卷
历史进程与通史编纂
卓尔不群的巨著--谈《中国通史》的特点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简介
通俗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评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民族史思想
略论白寿彝的民族史思想
论史学遗产
史学遗产和史学研究--读《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书后
怎样对待史学遗产
《史学遗产六讲》前言
史学家的自觉精神--读白寿彝著《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
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
白寿彝先生和《史学概论》
白寿彝先生和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
历史知识和社会实践--读《中国史学史》第一册
从梁启超到白寿彝--20世纪中国史学家的史学史情结
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教本》重版后记
白寿彝著《中国史学史》第一册再版后记
读书·学风·文风
白寿彝教授谈读书
读书,一个历史学家的真诚嘱咐--再谈白寿彝教授谈读书
白寿彝先生的学风和文风
白寿彝先生的文章之道
附录
《历史科学与历史前途--祝贺白寿彝教授八十五华诞》前言
《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祝贺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前言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