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王国维之所以能够产生上述重大发现,与罗振玉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二人共同研究的结果。王国维从事甲骨文的研究是在随罗氏到日本以后,此前王国维的研究重点在文学、哲学和美学。而且,他的论文发表时间在1917年以后,而罗振玉则在1909年便写成了《殷商贞卜文字考》一卷,分考史、正史、卜法、余说四篇。1914年又在此书基础上撰成了影响巨大的甲骨学专著《殷虚书契考释》。书中对王国维在发现甲骨文中所载殷王名字与《史记》相符的成果予以引用和证明,而王国维则为是书写了序,并在以后撰写的《最近二三十年中国新发现之学问》中,均承认“审释文字,自以罗氏为第一,其考定小屯为故殷墟,及审释殷帝王名号,皆由罗氏发之”①。看来,用甲骨文证明《史记》所载商王世系,是罗振玉和王国维二人共同发明,应该是两人共同研习和讨论的结果。此前学术界因为罗振玉的政治立场,而将其成就一笔抹煞,完全转移到王国维的头上。追求“以事实决事实”的王国维,想必是不会赞同的。
王国维一生著述十分丰富,生平著述62种,包括前面提到的《人间词话》、《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成果,都被编成各种文集和全集。1921年壬国维将自己的经史论文编成20卷的《观堂集林》,由乌程蒋氏出资刊行。1940年赵万里与王国华合编成《王静安先生遗书》刊行,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此刊本影印,改名为《王国维遗书》。1984年中华书局开始出版《王国维全集》,但尚未出齐。1976年大通书局影印《王国维先生全集》,是当前收罗最齐的本子。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序》中称赞王国维“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罗振玉在王国维死后曾说:“能继承王国维者,唯陈寅恪。”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