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儿童自立品格的发展与养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655532
  • 作      者:
    凌辉著
  • 出 版 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研究成果
展开
作者简介
    凌辉,西南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格与社会性发展。曾承担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研究项目(01JAXLX002)、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DBA01016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课题(02JAZJDxLX00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CIZX004)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心理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等国外刊物发表SSCI收录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人格科学研究书系:儿童自立品格的发展与养成》有以下特色:一、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纵向历史的角度与横向文化的角度系统探讨了自立的概念内涵与理论结构,同时采用多特质、多方法的实证研究策略确立和验证了中国当代儿童自立行为的内涵和结构。理论论证深入,研究证据充足。二、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书前六章主要探讨儿童自立品格的内涵、结构、评估、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偏重于理论和实证研究;后四章关注儿童自立品格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提供若干可操作的技巧使家长和老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养成自立品格。三、逻辑严谨。结构完备。从对儿童自立品格的内涵、结构、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的系统思考和探索,到培养儿童自立品格的家庭和学校实践,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结合,学理与应用结合,形成一个逻辑严谨的完备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自我概念与儿童自立品格的养成
    一、自我概念概述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角色的认知,也称为自我意识或自我,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我”。“我”是什么呢?单从物质的角度来说,“我”是没什么意义的,因为不同的个体,其身体结构和物质成分大同小异,无非是水、脂肪、蛋白质,等等,只有在精神的层面或心理的层面,这个“我”才显示出丰富的个体差异性。大而言之,东方人的“我”不同于西方人的“我”,中国人的“我”不同于美国人的“我”;小而言之,张三的“我”不同于李四的“我”,你的“我”不同于我的“我”。因此,作为自我概念的“我”是一个精神性的概念,每个人的“我”都是独特的,各不相同的。比如一对双胞胎兄弟,几乎完全同样的躯体物质构成,但也许一个认为“我”很棒,“我”有能力,而另一个认为“我”不行,“我”是一个笨蛋。
    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我”,决定个体独特的处世态度和行为风格。比如一个儿童,如果在他的自我概念中,“我”是聪明的、有能力的,那么在学习中就会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而不是得过且过,遇到难题也会努力坚持,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反过来,如果在他的自我概念中,“我”是笨拙的、无用的,其对待学习就可能消极敷衍,遇到困难也可能轻易放弃或依赖他人。
    自我概念是人格的核心成分,对个体的行为起着统领和引导的作用。
    首先,个体通过自我概念保持自身内在的一致性。人是稳定和连续的,因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可期待和可预测的。今日之我是昨日之我的延伸,明日之我又是今日之我的继续。人的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陛,关键在于有一个稳定、明确和统一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引导着我们的行为,使我们表现得像“我”的样子。
    其次,自我概念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同样的事件、同样的经历,可能对不同的人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因为每一个人基于各自的自我概念对事件做了不同的解释。比如两个儿童在一次考试中同样获得80分的成绩。面对同样的分数,一个惊喜万分,视为意外的成功,因为在他的自我概念中,“我”是差生,是学习不良学生;另一个则认为作为一个“成绩优秀学生”这是一个不能接受的分数,是严重的失误。自我概念是个体关于自身的图式、信念或认知结构。这一独特的认知结构对个体的经验起着“过滤器”的作用,决定着个体对经验信息的预期、选择、输入、解释以及反应。一个有着积极自我概念,能坦然接受自我的人,会将批评视为鞭策和激励;而自我概念消极,不能正视自我的人,有可能将表扬理解为别有用心的吹捧或者讽刺。
    最后,自我概念决定个体对人对事的期待。自信心不足,自认为能力平平的人,学习上不求甚解,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其对自己的期待;自认为社交笨拙,缺少人际吸引力的人,进入社交场所时,心里想着的是被批评、被拒绝、被嘲笑,这是其对他人的期待。作为期待的深层基础是个体的自我概念。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儿童自立品格的含义
第二节 研究和培养儿童自立品格的意义
第三节 儿童自立品格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儿童自立品格的结构
第一节 儿童自立品格结构的理论构想
第二节 儿童自立品格结构的实证研究

第三章 儿童自立品格的研究与评估
第一节 儿童自立品格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儿童自立品格的评估
第三节 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

第四章 儿童自立品格的发展特点
第一节 儿童自立品格发展的年龄特点
第二节 儿童自立品格发展的性别特点
第三节 儿童自立品格发展的城、乡特点
第四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儿童自立品格发展特点比较
第五节 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儿童自立品格发展特点比较

第五章 儿童自立品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儿童自身人格因素与自立品格发展
第二节 家庭因素与儿童自立品格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自立行为发展有关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第六章 自立与儿童心理社会适应
第一节 儿童自立行为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
第二节 儿童自立行为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第三节 儿童自立行为与同伴接受性的关系
第四节 高、低自立水平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特点的实验研究
第五节 儿童自立行为与行为问题的关系

第七章 儿童人格与自立品格的养成
第一节 自我概念与儿童自立品格的养成
第二节 归因风格与儿童自立品格的养成
第三节 自我控制与儿童自立品格的养成

第八章 家庭与儿童自立品格的养成
第一节 家庭环境特点与儿童自立品格的养成
……
第九章 学校与儿童自立品格的养成
第十章 社会文化与儿童自立品格的养成
术语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