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为什么创新不起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16655
  • 作      者:
    肖知兴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全角度剖析中国创新困局,探索解析中国企业的未来命运。
  中国人为什么不懂创新?!
  现代科学为什么不是起源于中国?
  中国的创新之路为什么一波三折?
  中国为什么没有管理大师?
  中国人为什么得不了诺贝尔奖?
  中国企业的创新到底有没有未来?
  当代最具批判与反思精神的管理学家
展开
作者简介
  肖知兴
    1972年生于江西吉安,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组织行为学博士,现执教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他的学术文章发表于《管理科学季刊》、《管理与组织评论》和《组织行为与人类决策》等国际一流期刊。中文著作有《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东张西望》、《论语笔记》和《纸上谈兵说管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从各个角度阐释了影响中国企业创新的各种因素,以及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观点深刻犀利。并且作者最终提出了创新的“不唯上,不唯人,只唯我”的核心理念。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为什么现代科学不是起源于中国——从学科看创新
  “中国和欧洲汇合的结果在本质上对双方都是相同的,因为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欧洲和中国一样都接受了对方的一些思想观念。但语言的含义不可抗拒地表明:西方给予中国的是改变了它的语言,而中国给予西方的是丰富了它的词汇。”
  列文森,1958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则非常有名的胡林翼被洋人的轮船“吓死”的小故事,带有一种象征性的不祥之感,仿佛预兆了中国未来几百年在现代化过程将遭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当时以维护名教为己任的湘军对太平军的征伐胜券在握,大功即成:“楚军之围安庆也,文忠(胡林翼)曾往视师,策马登龙山,瞻眄形势,喜曰:‘此处俯视安庆,如在釜底,贼虽强,不足平也。’既复驰至江滨,忽见二轮鼓轮西上,迅如’奔,疾如飘风。文忠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坠马。文忠前已得疾,自是益笃。不数月,死于军中。”
  胡林翼是湘军领军人物“曾左胡”(曾国藩、左宗棠和胡林翼)之一,属于当时中国最杰出的人物之列,不太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死得早。但他对后世影响之大,从几个小细节就可看出。例如,他字润之,而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我们都熟悉的人的字叫润之,毛润之。蒋介石也同样非常看重胡林翼,他做黄埔军校校长的时候曾经把《曾胡兵法》分发给黄埔军校的所有学生,要他们学习。湘军的“三巨头”中,传言曾和左一直不太和睦,所以胡的作用很微妙。胡和曾都在北京做过翰林,胡和左是世交兼同年,后来又成为间接的亲家,所以胡能够在其中起了一个重要的中和作用。可是,这样的一代豪杰,怎么就被人家的坚船利炮吓死了?
展开
目录
第1章 为什么现代科学不是起源于中国——从学科看创新
产权 vs 创新——经济学角度
自由 vs 创新——政治学角度
信任 vs 创新——社会学角度
个体 vs 创新——人类学角度
分析 vs 创新——心理学角度
原则 vs 创新——宗教学角度
环境 vs 创新——地理学角度
中国创新的机遇
第2章 中国的创新之路为什么一波三折——从历史看创新
变局与近世中国创新
近世中国思想创新谱系
文化重建的重任
第3章 企业创新到底是什么——从管理看创新
不同类别的创新
创新的逻辑
创新的战略
全球创新
第4章 中国企业如何进行创新——从实践看创新
比亚迪神话
潮来天地青
东富龙出水
第5章 中国的创新有没有未来——从现实看创新
权力文化
关系文化
现世文化
不唯上、不唯人、只唯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