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为什么现代科学不是起源于中国——从学科看创新
“中国和欧洲汇合的结果在本质上对双方都是相同的,因为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欧洲和中国一样都接受了对方的一些思想观念。但语言的含义不可抗拒地表明:西方给予中国的是改变了它的语言,而中国给予西方的是丰富了它的词汇。”
列文森,1958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则非常有名的胡林翼被洋人的轮船“吓死”的小故事,带有一种象征性的不祥之感,仿佛预兆了中国未来几百年在现代化过程将遭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当时以维护名教为己任的湘军对太平军的征伐胜券在握,大功即成:“楚军之围安庆也,文忠(胡林翼)曾往视师,策马登龙山,瞻眄形势,喜曰:‘此处俯视安庆,如在釜底,贼虽强,不足平也。’既复驰至江滨,忽见二轮鼓轮西上,迅如’奔,疾如飘风。文忠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坠马。文忠前已得疾,自是益笃。不数月,死于军中。”
胡林翼是湘军领军人物“曾左胡”(曾国藩、左宗棠和胡林翼)之一,属于当时中国最杰出的人物之列,不太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死得早。但他对后世影响之大,从几个小细节就可看出。例如,他字润之,而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我们都熟悉的人的字叫润之,毛润之。蒋介石也同样非常看重胡林翼,他做黄埔军校校长的时候曾经把《曾胡兵法》分发给黄埔军校的所有学生,要他们学习。湘军的“三巨头”中,传言曾和左一直不太和睦,所以胡的作用很微妙。胡和曾都在北京做过翰林,胡和左是世交兼同年,后来又成为间接的亲家,所以胡能够在其中起了一个重要的中和作用。可是,这样的一代豪杰,怎么就被人家的坚船利炮吓死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