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学真的有用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35165
  • 作      者:
    (美)约翰?泰勒?盖托(John Taylor Gatto)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约翰·泰勒·盖托(1935一),在曼哈顿当了三十年老师,曲于1991年当选纽约州年度教师。同年,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公开发表了辞职信,从此不倦地为学校改革而奔赴各地演说,行程长达三百多万英里。他的前一本书,《愚弄美国》(DumbingUsDown)销量十万册。
展开
内容介绍
    “上学”不等于“受教育”。我们不是为了获得知识的碎片,而是要培养独立人格和思辨精神,以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你要努力寻找真正的自己,发现你的潜能,那会让世界大吃一惊。
展开
精彩书摘
    统治世界 1919年,亚瑟·卡尔霍恩参加了令人振奋的庆祝一战胜利游行,有种感 觉令他陶醉:美国攻无不克,即使对于人性。他在《家庭的社会史》一书中 向学术界指明,一种意义深远的变化正在这个国家的学校中发生,人们对于 家庭的认识将发生巨变。卡尔霍恩一伙对此变化欢呼雀跃,但不是所有的人 。 卡尔霍恩写道:乌托邦思想家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实现“儿童正在从血亲 的家庭进入社群专家的照管”。他不失时机地写道:“通过公立教育手段, 达尔文和高尔顿…的梦想就要实现。”科学控制人口的目的就要实现了。 不是人人都赞同高尔顿,把学校计划精心设计在公众监督之外。纽约市 长约翰·海兰曾于1922年做过一次公开讲演,反映了当时形势的微妙。海兰 声明,这个城市的学校被一个“无形政府的触须所捕获,如同章鱼捕捉它的 猎物”。这话是针对多年以前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累里的议论。迪斯累里 说,所有重要事务都被无形的政府控制,而公众对此毫无察觉。海兰所指的 这个特别的章鱼,正是洛克菲勒基金会。 20世纪20年代,义务教育像股票市场一样,蓬勃兴起。出版于1928年的 《教育社会学思想》提出:“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管理学校,也在于管理世 界。”过了一年,来自洛克菲勒资助的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爱德华·桑代克 心,这位奇特的新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公然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观 点:“具体的学科毫无价值。”威廉·柯克帕特里克是他在师范学院的同事 ,柯氏在其所撰《教育与社会危机》一书中指出:“整套教养年轻一代的事 情正在被专家接管。”这对柯克帕特里克来说,似乎再正常不过了。家庭毕 竟是个落后的角落,若论养孩子,爹妈哪里比得上专家? 控制人类行为 1933年4月,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主席马克斯·梅森宣布,该基金会正在 资助一个综合性的全国计划,以支持“对人类的行为加以控制”。学校在这 项计划中被凸显出来。东欧的遗传学家马克斯·缪勒启发洛克菲勒投入大笔 金钱研究对人类进化的控制。他用X射线干扰正常的基因规律,比如培养杂 交的果蝇。似乎杂交为人类控制所有物种打通了道路。 如同早先的达尔文和高尔顿,缪勒以为有计划地培育人种是通往天堂的 钥匙。他的设想受到热情的支持,支持者包括一群顶尖的科学家,也包括别 有用心的商业势力。缪勒获得了诺贝尔奖,将他的研究简写成1500字的《基 因学家宣言》,上面有二十二个英美著名生物学家的签名。国家行为能够将 更有价值的物种与注定要终结的大多数分开。这篇宣言仍然能够在Google上 搜到。19世纪70年代实施强制教育之前,这一话题被关起门来讨论,至少在 高级决策层中,或在老于世故的文学家,如菲茨杰拉德的笔下如《了不起的 盖茨比》中所描述的,一个背叛了民主与平等理想的运动正在进行着。 简而言之,最基层的机构管理中聪明的孩子必须与愚笨的孩子分开。学 校应当把“有教无类,以产生社会的和谐”这一霍勒斯‘曼恩广为人知的议 论寿终正寝,除非作为修辞。在《宣言》发表之前的几个月,到处传言,全 国教育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说:“协会指望用教育的手段,达到当时的欧洲独 裁者通过强迫和武力才能达到的目的。”这话说得很明白,是不是? 这个改良人种的计划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转入地下,但是并无丝毫懈 怠。战争结束之后,学校又成为公开的战场。在这里,老式学校追求的传统 的读、写、算,与纯粹理论的教育思想的推行开始了较量。后者大多是由卡 内基、洛克菲勒这些大公司的非营利基金会提出的,不遗余力地要将学校制 度推向科学合理化。1915年和1959年,国会做了两次调查,得出一致的结论 ,新的学校政策成功地发生了影响,却没有引起公众的觉察和注意。这两份 调查现在都有案可查,可是却没有人注意到它们的存耷。美国每个重要的师 范学院把它们冲进记忆的下水道,究竟为何人指使,不得而知。 二战过去二十年之后,于1967至1974年之间,师范教育迅猛发展,这要 归因于私人基金会、精英大学、智囊团,以及政府机构的全力支持与协作。 而它们的背后是跨国公司的鼓励、美国教育办公室以及几个主要州政府的教 育部门的协调。 这场变化的三个里程碑是:(1)《为了未来设计教育》,此乃政府在未 来学方面广泛的应用;(2)《行为学教师培养计划》;(3)本杰明·布卢姆的 多卷本《教育目标分类学》,这本长达一千多页的手册出自芝加哥大学布卢 姆的办公室,不久,这部书的影响遍及美国的各个学校。只有像布卢姆这种 天才的学术狂人才可以付出如此巨大的努力完成此书,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 ,是一本“将个人行为、思考、感觉视为某种教育的结果,而将之分门别类 的工具”。这其中的“思考和感觉”道出了真谛,而法西斯只会简单地停止 在“行为”方面。正像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警告的,比法西斯尤甚的事 情正在发生。 利用行为心理学这个新技术,强制儿童们学习正当的思考、感觉和行为 ,而从家里带来的不正当的态度会被修正。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在清白 无辜的校舍之外的阴暗处,把学校许配给弗兰肯斯坦博士…的姻缘正在紧锣 密鼓地酝酿着。在各个年级,所有对儿童的实验都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得 到了默许,就像塔斯基吉的梅毒实验。考试正是这个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官方的尺度来确定每个儿童精神上所受的“感染”程度。 布卢姆疯狂的鸿篇巨著是《全面医疗政策》的再生,那是一位同样疯狂 的德国医生在19世纪末呈献给普鲁士帝国的(其中指明每个人都应监视他人 ,侦查其任何发病症状,甚至包括打喷嚏,并立即报告给政府,以使后者采 取医疗措施)。布卢姆由之衍生出一大堆新招数:控制学习、以结果为核心 的教学、为工作而上学(school-to-work)、课堂与行业的结合等等。人们可 以觉察到,布卢姆无处不在为社会和企业管理的方便,把学生分门别类。受 布卢姆启发的项目都是为了控制年轻一代的思想和行动而设计的,按照社会 工程的种种功能规划下一代。 鼓吹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基石是《为了未来设计教育》。它有一个堂皇的 名字,其洋洋洒洒的散文体值得仔细阅读。这个由美国教育办公室编写的文 件,按照普鲁士的风格把教育重新定义为“一种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目标的 手段”,对个人目标丝毫没有提及。于是,州教育部门被要求一致行动,以 保证地方学校遵循这一指导方针。每一州的教育部门都要放弃独立的权威性 ,以成为联邦政府的下级合作部门。削减财政拨款是对不服从的惩罚。 最后,再来考虑第三个庞大的计划:《行为学教师培养计划》,这套计 划的长度两倍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缩写为BSTEP。这套计划清 楚地确立了政府强制教育的政策,强调教育改革自1967年起在美国强力推行 。就我们所知,制度化的上学将“无情地决定”美国的未来,那时,“每个 人自出生起就会被赋予一个多功能的号码标识”。这将使“雇主”及其他“ 管理者”能够查询大家的历史记录,并在有必要时,对之施以“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后来,一位以前在司法部工作的人透露了风声,BSTEP文件才为 极少部分的公众知晓。读到它的人被请求考虑一个未来的美国,那时,“没 有人还能坚持自己的主张。” BSTEP告诉我们,对少数人群的“化学实验”将从1967年起改为正式进 程。这预示着,小约翰刚上学就要服用利他林和安非他明等新的化学药品。 这个文件指明,未来是由一小群精英掌握的,参与式的民主将会消失,代之 以毫无意义的所谓选举权。而选举中的所有重要候选人都是内定的,制造麻 烦的人已经被排除。政客们仍然表示要做出改变,可是,在选举之后他只会 稍稍做出一种姿态。 不难看出,一战之后社会化的课堂改革,它与精神、性格的培养彻底分 道扬镳了。它在1967年升级为全面心理控制的实验。 自己已然成为这个实验中的一环,这一点有多少学校教师觉察到了?几 乎没有。教书如同翻煎饼,只是一份工作,工资条才是最要紧的。这里没有 任何挖苦的成分,只是说明了现实政治的真正含义。人总得吃饭。 P1-7
展开
目录
序:质疑学校
第一章  你对学校的认识全错了
第二章  行走伦敦
第三章  兰开斯特的阿米绪人
第四章  大卫·沙诺夫的教室
第五章  赫克托们不是问题所在
第六章  圣地亚哥之路
第七章  大规模教育的杀伤力
第八章  教育是什么?
第九章  给孙女的信
第十章  高地中学事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