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社会?人:厉以贤教育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7227301
  • 作      者:
    厉以贤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厉以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部前身)教授,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教育原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社会学、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社会。历任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主席、国际社区教育协会(ICEA)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长。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马克思主义教育论著选读”课程,最早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并招收教育社会学研究生,最早倡导开展社区教育研究和实践。1955~1958年在苏联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攻读研究生。曾在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等国进行讲学、合作研究与学术考察,并经常到我国台湾、香港、澳门进行学术交流与讲学。承担过“六五”、“七五”、“九五”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主要有《现代教育原理》(1988)、《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学说探讨》(1985)、《教育社会学引论》(1989)、《马克思列宁教育论著选讲》(1992)、《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1992)、《社区教育原理》(2003)、《学习社会的理念与建设》(2004)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教育·社会·人:厉以贤教育文集》选编了作者历年来的成果,主要是在国内发表的论文。《教育·社会·人:厉以贤教育文集》主书名之所以取名为《教育·社会·人》是因为这样大致可以反映作者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作者的学科专业方向是教育原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社会学,侧重于理论研究。研究教育理论可以有多方面的视角。
展开
精彩书摘
    要使科学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果,就需要把科学从知识形态的间接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生产力。把科学并人生产过程,为生产占有,将科学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这就是科学的物化,或称之为物化的智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是随着这种在生产中应用现代科学和智力的不断物化而发展起来的。
    科学物化为生产力需要有各种具体的途径,其首要的途径是教育,即用科学知识武装人们,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从事生产劳动和管理的能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教育和政治是密切联系着的。教育的政治职能,在阶级社会里,总是作为维护一定阶级利益而表现的。教育不能脱离政治。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争取教育权的斗争是整个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把争取受教育权的问题与工人阶级整代人以及工人阶级整个后代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关于教育与生产力的联系和教育在人的劳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往往有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及《经济学手稿》等著作中,曾经分析过这方面的问题。例如,在生产力处于手工技术个体生产的情况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教育则被当做家庭的私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大工业和生产社会化,于是也要求教育社会化,以社会公共教育制度代替过去的家庭教育制度。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需要。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揭示了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劳动的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生产过程越来越服从于总的智力的控制,于是急剧地提高了对生产者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的要求,需要有一定数量受过多方面教育的人,以满足现代生产所提出的要求。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业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于是要求教育亦要为社会生产的需要、变换劳动、交替社会职能的需要来变换自己的方式和内容。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与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教育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变革教育观念
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几点认识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
毛泽东论人才培养
毛泽东、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二编 教育与社会研究
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
社会经济发展·人·教育
我国的现代化和教育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二元结构与教育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教育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教育、社区发展、教育体制改革
论社区教育的视角与体制
社区教育的理念
社区教育的推行
社区发展社区服务社区教育
让教育走入社区
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
学习社会的理念和建设
学习型城市建设
终身学习与社区学院的宗旨、功能、地位
学习社会·终身学习·社区学院
社区学习的理念与在大陆的推动
社会化与学校教育
试谈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教育社会学的复兴与发展
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第三编 现代教育原理研究
教育改革的理性特征
现代教育的理论探讨
高等教育观念、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和社会文化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
终身教育的理念及在我国实施的政策措施
知识社会·终身学习·高等教育改革
关于教育工作方针的几个理论问题
教育方针的内涵与表述
教育发展战略的一些理论问题的探讨
面向21世纪的人才素质、教师素质及师范教育改革
关于“教育起源于劳动”问题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

第四编 教育随笔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教育蛋糕该如何切分
义务教育的“义务”是非
3.15、两会和教育
教育乱收费症结何在
发展职教仅仅是发展中高等职业学校吗?
保障流动儿童教育权之我见
打工子弟学校开停博弈的背后
农村城市化与教育
奇怪的博导游戏规则
博导资格和博士生质量问题的背后
谁是真正意义的××学家
“高考现象”分析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风波观察
激发学生对信息的预期需求
体验式学习
“大学生村官试验”引发的教育问题
美国高等教育辍学现象见闻
日本的儿童养育院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需要载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