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记录天安门事件实况的纪录片《扬眉剑出鞘》。同年8月,中日联合摄制《丝绸之路》,21人分三路进行拍摄,这是我国电视台首次与国外电视台合拍大型纪录片。从1979年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我国专题片创作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1983年,第十一届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订的“四级办电视”的政策更是促进了全国电视业的大发展。电视观众的激增带来了对于包括专题片在内的各种电视节目的需求,电视专题片进入了一个发展期。
此时文学的大发展对电视专题片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电视专题片纷纷请作家撰写解说词,因此这个时期解说词的文学气息很浓,很多解说词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表现形式基本上都是画面加解说、声画分离。如《雕刻家刘焕章》采用了男女声解说的方式,就像在朗诵一篇人物散文,赋予解说词深沉的感情。
这一时期风光专题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黄河人海处》、《哈尔滨的夏天》、《长岛拾零》、《九寨秀色》、《荷叶颂》、《镜泊湖》、《漓江水》等,中央电视台1978年开办的《祖国各地》播出过不少风光纪录片,在当时的电视栏目中独树一帜。这类片子在1983年拍摄的13集系列风光片《话说长江》中达到顶峰,这部系列专题片首先使用了民族风格的章回体形式,其次在片中设置了主持人,主持人以亲身感悟的第一人称说话,开创了专题片的新表现形式。之后,还有《黄河》、《唐蕃古道》、《话说运河》、《万里海疆》等作品。1988年,《西藏的诱惑》获得星光奖一等奖,成为这类风光艺术片的经典之作。中央电视台曾将这类文辞优美的文本结集出版,取名为《诱惑与回响》,书名就是根据《西藏的诱惑》与《湘西,昨天的回响》片名起的。《西藏的诱惑》和《苏园六记》的编导刘郎也将自己的解说词结集出版《秋泊江南——刘郎电视艺术文集》(2001年)。
到了1982年之后,随着中国新闻改革的推进,新闻的文体表现出了极大的开放性和拓展性,这一时期的纪实专题片也有很大发展。1984年,中央电视台和英国羚羊公司合拍纪录片《中国龙》,这是我国最早的纯纪实风格的专题片。1986年,中央电视台一个编导采用三台摄影机偷拍了一个南京市的调解人员为人说和事件的全过程,名为《调解》,这是我国电视工作者最早单独拍摄的纪实专题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