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电视编辑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71276
  • 作      者:
    张晓锋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晓锋,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视传播实务与理论、传媒与社会发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电视编辑思维与创作》、《电视制作原理与节目编辑》、《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传媒协同发展论》(合著)、《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2006》(副主编)、《当代电视编辑教程》等著作。主持完成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重大项目1项。目前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中国新闻法制史·港澳台卷》。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电视编辑教程(第2版)》以电视编辑教学的适用性为目标,以电视编辑学习的实用性为指导,在概要性介绍电视编辑的基本特征、制作流程与探索历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电视编辑的语法规律、原则规范、组接技巧和声音编辑,并以电视作品的整体构成为归宿,全面剖析了电视编辑的思维指导、艺术技巧和实战方法。同时,也对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音乐电视和电视广告等常见节目形态的编辑规律与特点作了较详尽的阐述。<br>    《当代电视编辑教程(第2版)》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一部实用性与理论性并重、继承性与原创性结合、严谨性与亲和性贯通的特色性电视编辑著作。《当代电视编辑教程(第2版)》可作为高校广播电视类专业师生的实用教材,也可作为各类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实用指南和研究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影视中的梦境、幻想、回忆、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活动镜头和主观镜头、闪回镜头,都是心理空间的思维表达形式。还有倒叙时的事件空间,也具有心理空间的性质。那些时空交叉式影视剧中的现实时空和过去时空就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空问,前者是戏剧空间,后者是对过去回忆的心理空间。影片《周恩来》中,主线是在戏剧空间中展开的,但南昌起义、长征、日内瓦之行等历史事件的穿插都是以回忆的形式加入的,属于心理空间,是基于对总理的历史观照和心理观照而设计的,这样的空间起到连接情绪和延伸情绪的作用。心理空间的基础仍然是戏剧性空间,因为戏剧空问提供的是客观存在。<br>    3.哲理空间的传播<br>    屏幕空间不仅是叙事的载体,在很多情况下,它还可以以独立的造型方式来表达情绪思想。哲理空间正是借助画面造型传达某种理性认识或者观念的空间,又称为观念空间,它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空间,是隐显在画面背后的具有某种表现性的功用空间。哲理空问的构造主要是借景引理,或者以景喻理,表达对主观世界的理性认识。电视纪录片《西藏的诱惑》开篇,三代僧侣跋涉在朝圣路上,它既不是单纯地再现空间,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戏剧空间,而是创作者理性认识的体现:“人人心中有真神,不是真神不显圣,只怕半心半意的人”,可贵的“朝圣精神”的表达空间在此构造出来,观众的思维获得开拓,思想得到点拨。在影视中,许多隐喻、象征、对比、暗示等手法组合的视觉空间,都具有某种理性的意义,时而揭示思想内涵。时而阐释哲理意蕴。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电视编辑概述<br>第一节 作为思维活动的电视编辑<br>一、电视编辑是一种思维活动<br>二、电视编辑的思维形态<br>第二节 作为视听组合的电视编辑<br>一、电视编辑的叙述基础<br>二、电视编辑的基本作用<br>第三节 作为制作环节的电视编辑<br>一、电视编辑的基本流程<br>二、电视编辑的传播关注<br><br>第二章 编辑语言演进<br>第一节 早期的探索<br>一、单镜头影片<br>二、简单镜头连接<br>第二节 技法的实践<br>一、剪辑原理的奠基<br>二、剪辑成为艺术<br>第三节 蒙太奇学派<br>一、两类实验<br>二、蒙太奇理念的过渡<br>三、蒙太奇理念的发展<br>第四节 批判性反思<br>一、现实主义美学<br>二、电影的本性<br><br>第三章 电视编辑语法<br>第一节 蒙太奇思维<br>一、蒙太奇的内涵<br>二、蒙太奇的叙述方式<br>第二节 镜头内部蒙太奇<br>一、长镜头的传播特点<br>二、长镜头与蒙太奇比较<br>第三节 声画蒙太奇<br>一、声音元素<br>二、声画蒙太奇<br>三、声音蒙太奇<br>第四节 电视时空思维<br>一、电视时空思维的特征<br>二、电视的时间处理<br>三、电视的空间形态<br><br>第四章 镜头组接原则<br>第一节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br>一、生活逻辑与思维逻辑<br>二、镜头组接的基本关系<br>第二节 动作衔接的连贯性<br>一、电视动作变量<br>二、动静搭配法则<br>三、挖掘运动镜头表现力<br>第三节 空间组合的方向性<br>一、轴线与轴线规律<br>二、轴线的合理突破<br>第四节 景别与角度的和谐性<br>一、电视景别的叙述意义<br>二、电视角度的视点价值<br>三、景别与角度的组合<br>第五节 影调与色调的统一性<br>一、选择合适的影调和色调<br>二、影调与色调的统一<br><br>第五章 镜头组接技巧<br>第一节 剪接点的选择<br>一、动作剪接点<br>二、情绪剪接点<br>三、节奏剪接点<br>四、声音剪接点<br>第二节 镜头长度的参照<br>一、叙述长度<br>二、情绪长度<br>第三节 动作的剪接<br>一、主体动作的剪接<br>二、镜头运动的剪接<br>第四节 镜头的分剪与插接<br>一、插入镜头与切出镜头<br>二、分剪插接的应用<br><br>第六章 电视声音编辑<br>第一节 电视语言声编辑<br>一、对白的编辑<br>二、解说词的编辑<br>三、现场采访同期声编辑<br>第二节 电视音乐编辑<br>一、电视音乐编辑的依据<br>二、电视音乐的出现方式<br>第三节 电视音响编辑<br>一、电视音响编辑的依据<br>二、电视音响的编辑运用<br><br>第七章 电视作品构成<br>第一节 电视作品的主题<br>一、电视主题的作用与提炼<br>二、电视主题的体现<br>第二节 电视作品的结构<br>一、电视作品的结构要求<br>二、电视作品的结构形式<br>第三节 场面的转换<br>一、场面转换的依据和要求<br>二、有技巧转场<br>三、无技巧转场<br>第四节 电视剪辑节奏<br>一、电视节奏的构成<br>二、电视节奏的形态<br>三、剪辑节奏的创造<br>第五节 电视字幕与图表<br>一、电视字幕运用<br>二、电视图表运用<br><br>第八章 电视节目编辑<br>第一节 电视新闻编辑<br>一、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br>二、专题类电视新闻编辑<br>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编辑<br>一、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模式<br>二、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要求<br>三、电视纪录片的编辑技巧<br>第三节 音乐电视编辑<br>一、音乐电视的创意<br>二、音乐电视的视觉设计<br>三、音乐电视的结构方式<br>四、音乐电视的编辑特点<br>第四节 电视广告编辑<br>一、电视广告的创意目标<br>二、电视广告的要素设计<br>三、电视广告的结构形式<br>附录电视编辑术语汉英对照<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