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邮在中山路、湖南路路口开办了一家至诚药房,是青岛“老字号”,以经营西药为主,他还聘了药剂师生产一些药品,有自己的品牌,所以经济收入很高。至诚药房地址原是德占时期的胶州旅馆,张道顿购下后将一楼作为商业用房,二楼、三楼为民居,张道顿本人住在三楼,人称张公馆。旧中国有些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便办一份报纸,并且可以利用舆论工具来要挟工商界人士,张道顿的办报目的就属于这一类,他并不在意报纸销量。
张道邮也是社会活动家,他初期交往在青岛的一些日本政界、商界人士,后期与国民党政府官员均有交往。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办了一份报纸,叫《青岛快报》,当时青岛10家报纸均为对开,而《青岛快报》仅是一份4开小报,并且每日只出4版一张,社址在观城路。
新文学运动开始之后,青岛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之下,中国政府接管青岛之后,《青岛快报》是第一份全部发表新文学作品的报纸。1947年石秀的《岛城文坛总巡礼》中写道:“青岛报刊由来已久,但在文学作品上,既缺专刊,而发表作品只是古诗、打油诗、仿聊斋式散文,没有新文学的专刊、专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