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36539
  • 作      者:
    沈正赋著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沈正赋,安徽合肥人,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曾在安徽日报社主办的《新安晚报》从事过记者、编辑工作。先后担任《报纸编辑学》、《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和《新闻业务专题》等课程的教学。近十年来,在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解读传媒一一传媒生态与新闻生态研究》。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突发公共事件中新闻舆论引导方式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灾难新闻报道理论与方法研究》、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新闻传播学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和安徽省精品课程《新闻采访学》。
展开
内容介绍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研究》把突发公共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以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案例为依据对此进行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爬梳和探讨。通过总结、比较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实践,力求既有微观上的个案剖析,又有宏观上的系统把握,进而寻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企求在突发事件报道的理论架构上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这些典型报道案例,既有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又有国内近些年来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新闻媒体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报道策略及其作用,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改进我国新闻传播工作,加强新闻从业人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实践,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受众知情权
    时下有个很时尚的词语叫做“零距离”。笔者认为,如果把它用到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上,那么最起码可以说明两种现象:一是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二是突发性事件与受众接受之间的心理距离或空间距离。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恐怖组织袭击的报道中,我们发现新闻的定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不仅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作出的报道,而且是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我国新闻媒体对美国“9.11”突发性灾难事件的迅速报道,使得广大受众切身感受到灾难事件与新闻报道之间“零距离”的现实存在。
    美国“9.11”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灾难性事件。灾难发生后,我国国内媒体反应最快的是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大约10分钟后,即北京时间20点55分左右,新浪网就在全国率先以快讯的形式报道了这一恐怖事件,标题是《一架飞机撞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这则快讯虽只有短短的80多字,但却是国内受众看到的第一条有关美国“9.11”事件的报道。新浪网“美国遭遇恐怖主义袭击”专题在随后的24小时内共发布了590多条信息,新闻频道24 小时的流量至少超过8000万页读数,再次刷新了突发事件时国内网站的流量纪录。随后,新华社、《中国日报》英文版的网站也很快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网络的“实时性”优势在此次报道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紧随网络之后对恐怖事件作出反应的是电视媒体。当晚,中央电视台在21点开始的固定新闻栏目《现在播报》中对此事予以报道,从而让国内受众第一次看到了来自事发现场的图像。不仅如此,央视还在其后的整点新闻中连续报道这场灾难事件的最新动态,以希成为受众获知信息的第一渠道。据上海的一项受众调查显示,市民首次获知美国遭袭事件的渠道是电视新闻,高达57.3%,其次是人际传播渠道。。当然,在四大媒体中,时效性最弱的报纸也不甘落后,纷纷抢发“号外”,迅速关注、报道此事:运用爆炸瞬间定格的彩色巨幅图片,挖掘深度报道和独家报道,来抢占新闻的制高点,进而向受众传达自己的“声音”。也正因为各大媒体如此不遗余力地争相报道,从而使国内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享有对这场国际重大灾难的知情权。可以这么说,就在短短的几天内,在全世界,在我国,卜到老人下到小孩几乎没有人不知道“9.11”事件,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本.拉登。这都取决于传媒的新闻报道。那么,什么是灾难新闻以及它对受众知情权到底有什么程度的影响呢?
展开
目录

绪论
上篇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理论研究
第一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受众知情权
一、灾难新闻与受众知情权
二、20世纪80年代之前灾难新闻报道方法及其影响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灾难新闻报道方法及其影响
四、灾难新闻报道的现状与走向

第二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舆论监督
一、灾难事件与灾难新闻
二、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

第三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政府问责制
一、政府问责制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
二、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问责制的关系
三、政府问责制要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第四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人文关怀
一、灾难新闻与人文关怀
二、人文关怀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表现
三、人文关怀与媒体的定位

第五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媒体社会责任
一、迅速、及时地传播各种灾难信息
二、通过议程设置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
三、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抗震救灾
四、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舆论监督

第六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自由
一、西方新闻自由违背新闻真实、客观性原则
二、西方新闻自由丧失报道公平、公正性原则
三、西方新闻自由变成压制不同声音的自由

第七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宗教信仰
一、研究背景:西方“漫画事件”及其社会影响
二、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专业主义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与要求
二、从雪灾报道看中国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建设
三、如何加强中国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建设

第九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危机公关
一、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危机公关的界定
二、政府危机公关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定位
三、企业危机公关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四、非政府组织危机公关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
五、大众传媒在突发公共事件与危机公关中的作用

第十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国家形象重构
一、关于三鹿奶粉事件与突发公共事件
二、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关于国家形象的思考
三、外国媒体对国家形象的修复与塑造
四、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传播中不同媒体的报道差异

第十一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和谐社会构建
一、和谐社会的提出与内涵
二、突发公共事件与和谐社会构建
三、大众传媒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
四、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第十二章 2008年我国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理论研究综述
一、定量分析:专题论文数量与专栏开设情况
二、定性分析:有理有据,点面结合,中西兼顾,辩证阐释
三、我国突发事件报道水平和研究能力亟待加强

中篇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方法研究
第一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记者职业精神
一、职业精神与记者的职业行为
二、记者职业精神产生的动力因素及其影响

第二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媒体功能定位
一、危机潜伏期的媒体功能:环境监测与危机预警
二、危机爆发期的媒体功能:信息传递与引导舆论
三、危机延续期的媒体功能:社会协调与疏导情绪
四、危机消退期的媒体功能:抚慰心灵与舆论反思
五、对于汶川危机报道中媒体功能的反思

第三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媒体角色调适
一、大众传媒沉默与流言讹传
二、新闻报道机制的科学调控

第四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报道的策略技巧
一、活用新华社通稿为己所用,彰显媒体个性特征
二、挖掘本土新闻,拉近读者与灾难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整合相关媒体信息,全方位报道灾情

第五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议程设置理论运用
一、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应用意义
二、议程设置理论在伊拉克战事报道中的运用
三、战时西方传媒奢谈“新闻自由

第六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新闻主观倾向性
一、西方媒体报道西藏事件存在的问题表现
二、西方媒体妖魔化西藏报道的原因分析
三、如何应对西方媒体的妖魔化中国报道

第七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方法比较分析
一、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报道的差异性
二、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报道差异性成因分析

第八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宣传策略
一、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对国家形象的不良影响
二、媒体信息处理中的国家形象宣传策略

第九章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与网络传播
……
下篇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个案研究——以汶川地震报道为视阈
附录Ⅰ《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附录Ⅱ《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
附录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附录Ⅳ美国新闻记者如何报道灾难新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