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记者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065026
  • 作      者:
    肖经栋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记者圈》是了解中国记者圈潜规则的必读精品。这是一本资深媒体人积累10年的行业经验首次披露记者群体生态圈著作。对话20余位媒体精英,讲述他们的个人曲折经历,描绘了一幅幅中国记者的典型画像。或从职务,或从区域,或从类别等角度,一一展示记者圈这一封闭性极强群体的特性。
展开
作者简介
  肖经栋,资深媒体人。自1997年南昌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的十年间,历任《昆山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经营报》资深记者,《每日经济新闻》产经部副主任,《胡润百富》杂志主编。2007年退出媒体江湖,在上海从事公关工作。
    从最基层的党报到影响力最大的财经报纸,从报纸普通记者、编辑到杂志主编,从华夏第一县到京沪一线城市,历经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媒体、不同媒体岗位,熟知记者群体特性,深悉媒体运作规律。作者籍10年行业经验,深度访谈60余位业内资深人士,集结成本书,告诉您一个真实、鲜活的记者部落生态特性。
展开
内容介绍
  外行看记者,常会感觉这是一个比较神秘的群体;内行看自己,则认为这是一个结构极为复杂的群体,不在其间闯荡三五年,无法识其真面目。
  这是一本资深媒体人积累10年的行业经验首次披露记者群体生态圈著作。对话20余位媒体精英,讲述他们的个人曲折经历,描绘了一幅幅中国记者的典型画像。或从职务,或从区域,或从类别等角度,一一展示记者圈这一封闭性极强群体的特性,对圈内行之有年的潜规则,大胆加以客观揭示,还您一幅清晰、到位的记者圈景。
展开
精彩书摘
  记者圈之院校区域化
  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校友、老乡是重要的人脉资源,也是深入交往的基础,在记者圈也不例外。记者入行最基本的学历要求是大学本科,因此,校友成为新记者初入行时的最重要的人脉资源。
  记者入行之后,同事成为其新的人脉资源网络。这点和其他行业相似,如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离职员工有个联系网络,互通信息,也相互提供帮助,这就是典型的同事人脉网络。由于记者群体的流动率比较高,旧同事人脉关系日益显得突出和重要。
  总体而言,记者群体中少有唯校友是举的现象,还是十分看中记者自身的新闻素质。但由于新闻行业为实践性较强的领域,名校生在把握机会上占尽优势,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记者的院校派系之分现象。
  国内的新闻教育普遍滞后,因此在理论基础上,全国各大新闻院校的毕业生素质差距并不大。但是就实践能力看,差距十分明显。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一名新记者的成长需要通过实战才能进步。这也是知名媒体记者成长迅速的原因之一。这有点类似医生,一名新医生如果被分配到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由于见识较广,一般比分配到低一级医院的同学成长要快。
  在机会上,名校毕业生则占尽优势。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日报这些强势媒体集团基本上只向北大、人大、复旦、南大、武大等10多所名校招聘毕业生。国内名校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新闻事业发达,也使得毕业生有较多的选择。
  新闻院校学生一般有半年的实习期,他们选择到心仪的媒体去实习,进而寻找到机会留下来工作。笔者读大学时,就有师兄想进《珠海特区报》,于是他先到那里实习半年,表现不错最终留下来了。名校学生在实习方面也占优势,既可借助校友资源联系上好的媒体,也可抓住媒体来学校招收实习生的契机。2001年年初,《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新闻中心在复旦大学招聘了几个实习生,其中几个表现优秀,最终签订了劳动合同。经过七八年的打磨,他们中已经有人做上了杂志的主编或知名公司的公关总监。
  在党报一统天下、媒体内部人事制度未放开之前,媒体多倾向于向当地的新闻院校招聘毕业生。即使是中央级媒体,地方驻站记者也主要招聘当地新闻院校的毕业生。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上海分社,其新进记者多来自于上海本地的院校。
  如此一来,媒体中的院校区域化现象十分明显。如在上海的媒体中,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生占主流,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江苏全省各地的媒体,南昌大学新闻系和中文系毕业生掌控了江西大部分的媒体。
  不过,广东和北京的媒体有点特殊。北京的媒体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生为主,在党报体系、新华社体系中为数不少。但是,由于北京的媒体众多,人大的毕业生不够用。为此,北京的媒体一直有从京外高校招聘学生的传统,因此使得北京的媒体记者出身比较多样。但总体而言,人大的毕业生在北京的媒体中占据主流。
  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媒体发达,但当地毕业生多对从事新闻工作不感兴趣,加上中山大学没有新闻系,导致广东的媒体也从外地大量招聘采编人员。但总体而言,中大、暨大、人大、复旦、北大、南大在广东的主流媒体中具备实力,一些二三流院校的毕业生在广东地市一级的媒体较多。
  在新闻院校中,不能不提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前身为北京广播学院,是国内知名的专业新闻院校,为广电领域的“黄埔军校”,其毕业生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电台。浙江传媒学院在南方也有一定实力,但其毕业生主要在二、三线城市工作。
  由此可见,京沪穗三地媒体竞争的背后,其实也是国内几所名校毕业生的竞争——在上海为复旦,在北京为人大,在广州为中大。电视台、电台这块则为中国传媒大学所垄断。
  在记者群体中,党校出身的也不少,但主要集中在体制内媒体中。媒体作为知识密集型单位,对记者编辑的文化教育程度要求比较高。但在体制内媒体中,不少采编人员是通讯员出身,有的老记者并没有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于是,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这些记者往往会参与党校学习,从而拿到文凭。
  记者初入行时,学校的知名度和校友资源会起到重要作用。但一旦进入到媒体之后,个人的天赋和对工作的投入则决定其发展前途,院校出身的影响力作用不大。
  评价记者是否优秀的标准在于其文章。为此,在一些市场化媒体中,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照样能够得到快速晋升。如《2l世纪经济报道》的编委王云帆毕业于苏州大学,凭借其出色的能力很快被晋升为编委。
  不过,一旦记者成长之后,面临晋升、转型时,其学历背景则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记者群体中,同院校的毕业生往往会有比较密切的联系,而媒体高层的录用,所看中的不仅是业务能力,此时校友资源的作用则会凸显。长此以往,有的国内媒体会逐步形成由某院校主导的局面。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记者概述
陈峰:中国记者典型画像
谭军波:一位传媒游侠的体制内外轮回
记者的管理与组织
对话 朱伟峰:解读记者

第二章 新闻教育与记者发展
中国的新闻教育
对话 张咏:密苏里新闻教育转型之争
记者的成长路径
记者转型
孙军自述:离开是因为热爱
中外记者比较
对话 辜晓进:深入美国记者圈的中国记者

第三章 职业媒体人实录
媒体管理层的设置
媒体中坚——主任
对话 郑良中:主任最重要的素质为判断力
核心岗位——主编
对话 朱德付:市场化媒体主编更要有情怀

第四章 区域媒体圈
京沪穗媒体圈之沉浮录
经典人物 “好人好报”范以锦
省城媒体圈
南昌:从七雄争霸到两强相争
地县市媒体圈
整合打天下——《佛山日报》总编辑宋卫东谈地市媒体博弈

第五章 类别媒体圈
体制内记者圈
周瑞金:改革呐喊者
都市圈
对话 王晖:机制创新成就都市报的崛起
经济圈
网络圈
对话 陈彤:网媒编辅是全面手
外媒圈
白德华自述:20年执著追逐大陆新闻
香港某资深记者自述:尴尬中谋生存
加藤隆则自述:天命之年固守一线采写

第六章 媒体工作流程与舆论监督
工作流程
舆论监督
简光洲:公众利益至上

第七章 媒体观察
记者的社会地位
富士康引发的企媒关系思考
席庆:一位资深公关的媒体烦恼
天堂与地狱,只隔一道细细的红线
胡润:记者是天使
严介和:成败皆媒体
山西记者乱相思索
记者圈五大潜规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