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传播效果看传播与心理学的关系<br> (一)传播效果研究的内容和影响因素<br> 1.传播效果研究的内容<br> 传播效果研究兴起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这是因为一方面,在20世纪初的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印刷媒介已经走过政党报刊和黄色报刊阶段而进入了一个大众报刊时代。大众传媒深深渗透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学者瞩目,开始研究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问题。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历史因素。交战双方为了团结自己、瓦解敌人,使用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宣传手段。传播学学者开始注意宣传战和心理战在战争进程中的作用。<br> 关于传播效果,一般理解为受传者接收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但随着传播学的发展,这一传播效果的界定已有了很大的扩展,即把信息共享、兴趣养成、知识承接、情绪反应、审美愉悦、认同一致、态度转变和行为改变等都纳入传播效果之列。从研究内容上看,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一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二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和,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br> 2.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br> (1)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传播者决定信息的内容,但从宣传或说服的角度而言,不同的传播者,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人们首先要根据传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作出判断。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传播者的信誉,二是专业权威性。“可信性效果”的概念说明,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br>……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