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的利率效应也会以其他形式反映出来。一些国家会对金融市场的利率实行一定程度的管制,从而导致利率不能自由变动。但是,国债的利率效应仍然会通过其他渠道反映出来,如对银行信贷量的影响。在完全的资本市场中,利润最大化要求要素市场中的利率等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当利率提高时,投资者减少投资。然而,当资本市场的利率受到管制时,资本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是不一致的,如果此时利率被定在较低的水平上,尽管资本的需求方有较高的需求,供给方却不会提供相应的供给。在我国,这表现为贷款供给方的“惜贷”行为,并形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约束。在这一信贷约束下,当潜在的市场利率上升时,尽管较低的贷款利率仍会带来私人更高的投资冲动,但是贷款方的贷款意愿却降低,意愿投资的增加不能被满足,国债对利率的影响也就转化为对信贷量的影响。若一国实行资本自由流动和浮动汇率制,则利率效应会通过汇率反映出来。在此类国家中,利率由外部给定,与国际资本市场利率水平保持一致,国债发行不再是改变利率,而是带来本币贬值,并通过汇率市场改变汇率。此时,对民间投资而言,挤出的是对汇率敏感的投资部分。
(2)国债资金使用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国债资金使用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源于国债的财政属性。国债是政府用以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重要融资手段,所筹集的资金必然要以一定的方式加以运用。当国债资金用于公共投资时,总会被用于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的领域。但是,对于这种正外部性是否会拉动经济增长这一问题,学术界仍存在争论。
国外的一些学者将外部效应推广到所有的投资行为,并认为这种外部效应会抑制经济增长。在分析内生增长模型中财政政策效果时,吉尔斯·圣保罗进一步引入了投资回报的外部性,并认为这种外部性会导致国债发行对民间投资的负效应增强。在资本的外部回报为常数时,内生增长模型中国债不能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