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芝加哥学者群能成为一个学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研究目光聚焦在一处,那么芝加哥这个典型的美国工业化移民都市就是他们的焦点所在。
芝加哥目前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是五大湖区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也是全美最重要的铁路交通中心和最繁忙的航空中心,还是全球资本主义最引人注目的象征——麦当劳的发源地(1955)。目前的市区人口中有40%是黑人。它1837年设市,当时仅有4000人口,到1890年,芝加哥已经成为拥有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到1930年则超过了300万人口。
20世纪早期,芝加哥开始成为美国工业发展的中心。如果芝加哥的某个地方有一座屠夫的雕像,那么它的存在是为了提醒人们记住那个到处是铁路、牛群、钢铁厂和冒险经历的时代。如果现在还没有这样的雕像,那么我们应该尽快来做这件事,就像代表波士顿时代有民兵雕像,代表纽约时代的有自由女神像一样。①
这个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1890-1930)也正是芝加哥学派在全美社会学界最活跃的统治时期。当时涌人芝加哥的人口,大部分是外国移民(这也与该时期美国城市整体情况一致),1900年该市170万人口中有一半是出生于美国之外的人。一方面是移民,另一方面是发达大工业造就的大量产业工人,使得彼时芝加哥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最典型的资本主义现代性景象:贫困、犯罪、漂泊、动荡、腐败,在1871年大火毁掉三分之一城市建筑后迅速建设而成的简洁、明快却缺乏人情味的铁框架高层大厦的阴影处萌生滋长,而社会冲突与抗争亦时时如浪潮涌动,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罢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事件)与1909年芝加哥女工示威游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由来事件)最为著名。这一切,便成为了芝加哥学派学术繁荣的重要实验室。1902年,芝加哥大学创校校长威廉·哈帕在自己的继任者的就职典礼上说:“一所大学应该使自己适应城市的影响,应该发挥人作为城市文明的表现的作用,应该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最后,应该多少与坐落在乡村和小城市中的大学有本质上的不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