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榆林文化蓬勃发展,呈现鲜明的特色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榆林的文化事业也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8年,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影剧院12座,文化艺术馆13座,艺术学校1所,公共图书馆12座,文化站235个,博物馆3座,娱乐场所243处,网吧79个。全年新排上演节目6个,图书馆接待读者13万人次,文化馆组织活动470次,电影放映67782场。全市拥有广播站11个,广播调频台17个,卫星地面接收站39257个,电视转播台16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209580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9.7%;数字电视用户94212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3%。陕北道情等7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易马城等44处遗址人选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走向辉煌——榆林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1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榆林成功举办了四届旅游文化艺术节,打造了文化精品工程——大型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9年榆林为进一步挖掘陕北文化资源、打造“书香榆林”、加快西部文化大市建设、全面展示榆林市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开展了一系列大型主题文化活动,举办了包括陕北民歌十大新秀大赛、“信天游唱响东方红”、2009年中国陕北民歌城市(榆林)高峰论坛、“红歌盛典魅力榆林”巨星民歌演唱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促进榆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延安扎实开展文化工作,红色文化更加突出。延安文化艺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呈现一派繁荣景象。2008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从业人员663人;文化馆(站)15个,从业人员255人;公共图书馆13座,从业人员173人,藏书55万册;剧场、电影院14座,从业人员204人。拥有卫星电视地面收转(单收)站15.6万座,增长3.6%;电视覆盖率98.40%,广播覆盖率96.9l%。《延安日报》全年发行350期,共计3.4万份。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