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越野拜张仃
一代焦墨画宗师张仃,是此次大展创作活动中年逾八旬的老画家之一。他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卸任后,兼任着多种社会职务,创作更是不曾中断。邮走约稿函多日不见张老回执,焦急等待中,我拨通了张老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张老的夫人,她十分热情。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下午送了瓷盘,当晚张老夫人就来电话,说已经画好,请第二天上午去取。原来是盘子大房间小,不便放,张老就把其他的事情放下,先完成了瓷画创作。张老的夫人叮嘱说:“张老八点半之后安排有其他事情,所以你们在八点半之前赶到家里来。”
岂料我对京城的交通过于乐观。张老住在红庙北里,我们住在羊坊店,相隔的距离一个小时无论如何也能赶到。为防万一,我们特意多留出半小时的时间以防塞车。可第二天早上七点出发不到十分钟,便遇到了塞车,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同乌龟爬行,令人难以忍耐。半个小时过去,一个小时过去,眼看就要八点十分了,却距红庙北里还有一截不短的路程,此刻,车干脆就停下不动了,再等下去就要失约误事。无奈之下,打开车门开始了急行军。好在我十二年的军旅生涯,曾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今日派上用场。我快步奔跑,穿行在车流和建筑物之间。都市越野跑二十分钟,终于赶到了张老家的门前。我一看表,离八点半还差五分钟。可是当我回头找人时,随行拿着签名册的杨文闯却不知在何处,我跑步下楼张望,不见人影,怕再误时,就先敲了门。张老夫人开门,我狼狈不堪,喘着气要解释,张老夫人却和蔼可亲地让着座说:“赶到就行。”说着沏上了一杯茶。随后进里间叫了张老出来。张老捏着烟斗,打着招呼让我坐下。突然坐在仰慕已久的大师面前,越野奔跑的紧张心绪还未平静下来,竟不知说什么好。半天只笨拙地说了一句:“还有一个人跑丢了。”张老还未明白过来,找不到地方的杨文闯来了电话。我只好慌忙接罢电话去楼门口迎他。当我们二人再进门时,张老已在那坐了好一会,想好要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便匆忙地说了几句这次活动的情况,就如公事公办,请张老在纪念册上签了名字留念,抱了瓷盘画告别出门。张老送到门口,捏着烟斗目送我们下楼。直至回到住地,才打开了张老的画细瞧。猛然,一幅焦墨山水出现在瓷盘之上,气势磅礴,扑面而来,整个画面如同在天文望远镜中看到的宇宙奇观,令人惊叹。
也就在这一刹那,张老那和蔼可亲的形象和与张老有限的几句对话便如浮雕出现在眼前,又有了再次想见张老的强烈愿望。
大陆巧遇刘国松
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因对中国画的革新声震海内外,他首次将拼贴引入中国画,受人类登上月球图景的启发,创作的三百多幅太空系列画更是远播重洋,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他的画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就被二十八家艺术权威机构收藏。能约他参加,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真是有缘,当我们住进亚运村五洲大酒店,给前来参加文代会的湖北文联主席著名画家周韶华送瓷盘的时候,他告知刘国松和台湾的另一位画家李锡奇作为特约代表,前来参加文代会了。我们兴奋不已,立即请周韶华先生代为转交我们的约稿函。很快得到同意参加的回音。只是因为社会活动多,三次登门未见到人,第四次,深夜十二时,我们拨了电话,刘国松先生请我们去。当我们把两个瓷盘送到他房间的时候,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名扬海内外的大画家居然如此平易近人,不但连连让座,而且倒水,拿出吃的,如同和家乡人聊天。其形象更使人吃惊,五十五岁却如同四十出头,神采飞扬,充满活力。他随即拿起话筒拨通了李锡奇先生的电话,开玩笑说请他过来,有紧急任务。不一会,李锡奇推门进来,问明情况,笑着应允。就在这时,被画坛称为“冰雪大王”的黑龙江画家于志学也进来了。刘国松立即起身介绍,并对我们说,一定请他画一个。我说于先生在我们邀请之列,还未来得及送瓷盘。说着我们就聊起了其他的。闲谈中知道了刘国松先生原籍山东,当知道我是青岛来的,便说他将于1997年到青岛举办画展,越说越近,彼此十分融洽。交谈之中,不断有人敲门进来。子夜过后,刘国松先生的房间里却如同热烈的讨论会,毫无睡意。
两天后,我们见到了刘国松先生创作的瓷画。一片红霞中耀动着一轮白色的太阳占据画面的一半,下方是抽象的辽阔地平线和化石般的群山,宇宙洪荒,化石样的群山直如游弋于海天的一条苍龙,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思和神往。
西湖造访卢坤峰
临近春节,我们驱车前往杭州。这次邀请的画家中,有五位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任教。从上海赶到杭州的第二天早上七点半,我拨通了卢老家的电话,说明了来意。卢老说知道这么个事情,但态度显然并不热情。当我问及如何能将瓷盘送到家里时,卢老说他马上要出门。我说那就送到学校吧。他马上又说,我今天不到学校去。电话里能感觉到卢老极不欢迎的态度。我无奈便说,那就转放冯远先生那儿吧,请卢老方便时取一下,或再由我们送。卢老勉强地答应了。于是我们匆忙出门,想在刚上班的时间,与冯远先生接上头。
中国美术学院坐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那里曾产生过像潘天寿这样的艺术大师,这次我们邀请的吴山明、冯远、舒传曦、许江也是当代画坛大名鼎鼎的画家。卢坤峰先生更不用说,他以文人画著称于世,兼善诗、书。多幅作品被美国国立博物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等多家国内外权威机构收藏。向他约稿,我们原本志在必得,但一听他的口气,便觉得无多大把握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