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种种迹象表明,文化时代将要来临,但就整个人类来说,文化时代仍是一种远景、一幅蓝图、一种趋势甚或一种预言。因此,我们无法像描绘经济时代那样来准确细致地描绘文化时代。加拿大著名文化学者保罗·谢弗认为,文化时代必须奠定在不可或缺的四大基础之上:一是就文化的性质达成总体上的共识;二是扩大,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三是树立文化史观;四是加强对文化精髓理论、实践准则以及历史传统的利用。这位学者是这样来刻画文化时代的主要特征的:“在其包含一切的结构中,文化和民族文化、整体论、人民、人道关怀、共享、利他主义、平等、自然资源保护、合作,以及精神文明和环境保护,将获得更高的优先发展地位。这就有可能降低人类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其他物种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把财富、收入、资源和机会更平等地分配给全世界所有的人民和国家;同时,这种时代还将把人道主义推向一个更加强大的地位,使地球文明的未来发展方向得到切合实际的、持续连贯的确立”。
今天,我们的确可以观察到文化时代来临的种种征兆。
第一,经济时代所造成和积累的负面后果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日趋严重的威胁,人类正在形成新的发展观,而新发展观的灵魂正是文化思维方式。经济时代所造成的最严重的负面后果是自然环境的破坏。在经济时代,自然环境被视为天然的赐予,从来未被纳入到经济学的范畴。这样,一边是经济需求和期望持续地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在上升,一边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森林火灾、温室效应、有毒物质的扩散以及水污染等大量环境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今天,几乎在世界的每个地区都出现了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环境的破坏与提高追求高度物质化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追求高度物质化生活方式而来的,是对世界各类资源的速度惊人的消耗,是贫穷国家、地区和人群对富裕国家、地区和人群的不满乃至敌意的加剧。200多年来,世界不同人群和国家之间在财富和资源的分配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而且这种不平等的程度日趋严重。世界银行一份报告显示,2000年世界最富裕的20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是最贫穷的20个国家的人均收入的30倍,而这一差距在1960年为15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