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保持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这其中离不开农村金融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还需要我们加强农村金融监管,研究农村金融的协调发展及其监管问题。总之,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协调发展及其监管问题是一个前沿性和对现实极其重要的课题,极具理论和实践意义,它至少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解决农村居民的民生问题,尤其是农地补偿问题。在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征用大量农民土地,然而农村耕地占用补偿额度低且补偿往往不到位、层层截留,以及一些地区农村不合理的收费和负担也造成了农村资金大量流出。2.农村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与监管问题。农村民问借贷在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资金来源、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容易引发诸如债务纠纷、为追求高盈利而冒险或投机(甚至用于赌博、吸毒等严重违法活动)等问题,一旦发生欠债不还,有的通过暴力威胁甚至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追债公司收回借款,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和危害社会稳定。加之,民间借贷利率较高,许多企业或个体户从民间所借资金利率水平一般都比较高,从而加重了借款者的负担。正是由于民问金融潜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并出现多例金融诈骗、集资人携款潜逃等问题,民间金融才更需要进行必要的规范和保护,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监管。3.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宏观金融调控问题。农村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货币政策在农村传导不畅。由于非正规金融市场活动的存在,造成大量资金体外循环,影响央行货币政策在农村的传导效果;同时,非正规金融市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货币供应量,而这一部分货币供应量又在中央银行的监控之外,且波动缺乏规律性,造成经济运行中实际货币供应量的波动也趋于加剧,这就增加了中央银行对实际货币供应量的控制难度。4.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由于农村信用体系的滞后,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对农村企业、广大农户的信用信息分散闭塞,还没有形成统一全面的覆盖广大农村的征信体系,农村金融机构很难了解掌握企业和个人的资信状况,既为农村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为央行实现预期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5.农村金融的协调发展问题,如农村产业政策,科技教育等,其中对农村金融机构及其监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吻合等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