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是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负债管理理论是关于银行管理的早期理论。
1.银行券管理。银行券是由银行支付的凭证,银行券管理理论是最古老的银行负债理论。在银行业发展初期,公众将金银存放到银行,银行发行相应的银行券给公众。后来,银行发现人们并不急于要求兑现,银行可以“多发”银行券。“多发”是以“票据贴现”方式进行的。此时,银行券是银行的基本负债,贴现是银行的资产业务。由于许多银行管理极其松懈,银行常因欺骗或缺乏足够多的银行资本金而倒闭,银行券变得一钱不值。后来,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金融资产数量的增加,银行券业务逐渐受到禁止。
2.存款理论。存款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依据存款安排贷款”,参照贷款的收益来支付存款利息,不主张盲目发展存贷业务,反对冒险取利。存款理论要求银行把经营重点放到资产管理方面,用资产的安全性与流动性来盈利。
存款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银行经营活动的基础。无论是为了方便,还是为了赢利,存款是存款人的一种选择,银行通常处于被动地位。银行希望存款稳定,以便贷出资金,从中牟利,但是,为了实现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资金运用必须限制在存款稳定的额度内。银行需要为存款支付一定的利息,所以银行吸收存款是有成本的。
3.购买理论。20世纪60~70年代,金融竞争加剧,导致银行改变经营和管理思路,从而促使购买理论的产生。购买理论是指商业银行由主动吸收存款转向“购买资金”,这被称为“银行负债思想创新”或“银行革命”。购买理论认为,银行设计新产品,从货币市场上购买资金,实际上是借款行为,如发放大额可转让存单(CDS),这既解决了银行资金来源问题也为投资者找到了新的投资途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