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与经验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99674
  • 作      者:
    顾洪梅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与经验研究》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
展开
作者简介
    顾洪梅,女,1970年1月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1992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98年成为吉林大学首届MBA学员,2001年毕业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3年进入吉林大学商学院攻读数量经济学博士,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吉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1992~2002年先后在中国工商银行和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工作现为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金融机构及金融问题。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与经验研究》采用效率前沿分析法的参数和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率、规模效率和X—低效率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测度与分析。应用参数法SFA模型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经济效率的长期趋势,利用非参数法DEA模型测度效率的短期波动结果,并建立了商业银行风险与效率之间的关联性模型。通过分析发现,有些商业银行不能通过单纯增加资本和扩大投资提高效率;我国商业银行的X—低效率水平具有显著上升趋势。这些经验结果和分析方法可以为监管层对商业银行实施差别监管提供定量支持,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监测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对选择并建立有效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和新的风险管理工具提供支持。
展开
精彩书摘
    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是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负债管理理论是关于银行管理的早期理论。
    1.银行券管理。银行券是由银行支付的凭证,银行券管理理论是最古老的银行负债理论。在银行业发展初期,公众将金银存放到银行,银行发行相应的银行券给公众。后来,银行发现人们并不急于要求兑现,银行可以“多发”银行券。“多发”是以“票据贴现”方式进行的。此时,银行券是银行的基本负债,贴现是银行的资产业务。由于许多银行管理极其松懈,银行常因欺骗或缺乏足够多的银行资本金而倒闭,银行券变得一钱不值。后来,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金融资产数量的增加,银行券业务逐渐受到禁止。
    2.存款理论。存款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依据存款安排贷款”,参照贷款的收益来支付存款利息,不主张盲目发展存贷业务,反对冒险取利。存款理论要求银行把经营重点放到资产管理方面,用资产的安全性与流动性来盈利。
    存款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银行经营活动的基础。无论是为了方便,还是为了赢利,存款是存款人的一种选择,银行通常处于被动地位。银行希望存款稳定,以便贷出资金,从中牟利,但是,为了实现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资金运用必须限制在存款稳定的额度内。银行需要为存款支付一定的利息,所以银行吸收存款是有成本的。
    3.购买理论。20世纪60~70年代,金融竞争加剧,导致银行改变经营和管理思路,从而促使购买理论的产生。购买理论是指商业银行由主动吸收存款转向“购买资金”,这被称为“银行负债思想创新”或“银行革命”。购买理论认为,银行设计新产品,从货币市场上购买资金,实际上是借款行为,如发放大额可转让存单(CDS),这既解决了银行资金来源问题也为投资者找到了新的投资途径。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商业银行管理及效率评价基本理论
第一节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
第二节 商业银行效率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效率前沿基本理论
第四节 X-效率理论
第五节 本章主要结论和总结

第二章 商业银行效率测度前沿分析法
第一节 效率测度的参数方法
第二节 效率测度的函数形式
第三节 效率测度的非参数方法
第四节 本章主要结论和总结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经济效率的测度
第一节 样本银行、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
第二节 参数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经济效率的测度
第三节 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经济效率的测度
第四节 本章主要结论和总结
附表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和X-低效率的测度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测度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x-低效率的测度
第三节 主要结论和总结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效率之间的关联性检验
第一节 风险效率变量的选取
第二节 风险效率变量描述
第三节 风险与效率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第四节 主要结论和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与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