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与缓释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868717
  • 作      者:
    刘堃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堃,男,1970年8月生,四川资中人,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师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研究员,高级经济师职称,金融风险管理师(FRM),现任交通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中国银行业协会风险管理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在《财经研究》、《投资研究》、《新金融》和《上海证券报》等报刊上发表20余篇专业文章,参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微观经济学》等教材3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在BCBS、COS0和IASC等国际组织合力推动之下,全球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ERM)之势方兴未艾,渐成主流。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公司信用风险是最为主要的风险种类,而其风险预警和风险缓释则是最为薄弱的关键环节。《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与缓释研究: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正是站在商业银行角度,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出发,选择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作为研究范围,选择信用风险预警和信用风险缓释两大环节作为研究对象,不但系统地梳理了全面风险管理发展动力、信用风险预警原则、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性质等理论命题。而且结合中国商业银行需要,基于实践实用角度,提出了一套新的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和一套信用风险缓释价值内部评估模型簇,并应用到商韭银行信贷业务实践之中,从而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乃至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方面做出初步探索。
展开
精彩书摘
    “设押”作为信用担保的一种主要方式由来已久,但有关押品的理论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才陆续出现,且大多是在研究信贷配给、融资担保等问题时零星涉及,缺乏对押品基本问题的系统论述。信用风险缓释则是在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中首度提出,到2004年新资本协议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但非常复杂,而且过于偏重监管资本和计量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转换研究视角,以押品为研究中心,基于经济学理论框架和新资本协议技术框架,提出有关押品的本质、功能、角色、作用机制、处理方法、风险特征,从而塑造一个相对完整的信用风险缓释分析框架,就成为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
    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抵质押贷款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但对押品价值的管理一直是整个信贷流程中非常薄弱的环节。银行一般会在发放新的贷款或处置不良贷款时聘请外部机构对相关押品进行价值评估,但对贷款存续期间大量押品却长期疏于管理,数量不明、状态不知,更谈不上动态掌握其价值变化,往往是等到贷款违约、处置押品时才发现其缓释效用已大打折扣。贷款存续期押品价值管理堪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最短板”。因此,采取何种方法,利用什么资源,实现对贷款存续期内押品价值的动态更新,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可谓“主体中的关键、关键中的难点”,对于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都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全面风险管理有关概念界定
1.2.2 信用风险预警有关概念界定
1.2.3 信用风险缓释有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有关全面风险管理的研究综述
1.3.2 有关信用风险预警的研究综述
1.3.3 有关信用风险缓释的研究综述
1.3.4 有关押品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现代风险管理发趋势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2.1 推动现代风险管理发展的三大国际组织
2.1.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2.1.2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
2.1.3 美国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
2.1.4 三大组织基本特征对比
2.2 三大组织最新成果共同指向全面风险管理
2.2.1 三大组织最新成果比较
2.2.2 三大力量融合发展趋势
2.2.3 最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2.3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及驱动因素
2.3.1 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改革的30年历程
2.3.2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进展
2.3.3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迅速发展的驱动因素
2.4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着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2.4.1 我国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与挑战
2.4.2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益处
2.4.3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形式
2.5 信用风险预警与缓释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
2.5.1 信用风险预警的现状与问题
2.5.2 信用风险缓释的现状与问题
2.5.3 加强信用风险预警和缓释的意义

第3章 我国企业信用风险预警:基于关联关系和信贷行为
3.1 国外现代信用风险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局限
3.1.1 CreditMetries模型及其局限
3.1.2 KMV模型及其局限
3.1.3 CreditRisk+模型及其局限
3.1.4 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及其局限
3.1.5 四种信用风险模型异同分析
3.1.6 整体局限性及其在我国的不适用性
3.2 基于关联关系和信贷行为的信用风险预警模型(c&B模型)
3.2.1 模型基本思路
3.2.2 关联企业识别
3.2.3 关联群谱刻画
3.2.4 指标体系构建
3.2.5 模型算法选择
3.3 c&B模型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sw0T分析
3.3.1 C&B模型的独特优越性及固有局限性
3.3.2 C&B模型的应用机遇与挑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关联关系和信贷行为的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实证检验
4.1 c&B模型主要建模过程
4.1.1 数据清洗准备
4.1.2 指标统计检验
4.1.3 指标选择与参数估计
4.1.4 模型评分方法
4.2 c&B模型输出结果分析
4.2.1 提前预警抓获率
4.2.2 抓获提升度与预警适宜区
4.2.3 时间窗口拉长对模型预警效果的影响
4.3 C&B模型应用案例研究
4.3.1 案例基本情况及风险暴露过程
4.3.2 利用C&B模型成功预警其风险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用风险绘释的一般性分析
5.1 信用风险缓释的性质和功能
5.1.1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
5.1.2 基于信贷配给理论分析
5.1.3 理论分析的基本结论
5.2 信用风险缓释的作用机制
5.2.1 简约化模型分析
5.2.2 结构化模型分析
5.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信用风险缓释的处理规则
5.3.1 基本框架和理念
5.3.2 标准法处理规则
5.3.3 初级内评法处理规则
5.3.4 高级内评法处理规则
5.4 信用风险缓释的风险及其管理
5.4.1 信用风险缓释的剩余风险及处理
5.4.2 信用风险缓释的新增风险及管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价值评估:以押品为例
6.1 问题的提出
6.2 押品价值的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
6.2.1 押品价值评估的特点与原则
6.2.2 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比较
6.2.3 押品价值内部评估的特别要求
6.3 押品价值内部评估简约模型簇
6.3.1 指数跟踪法
6.3.2 市场比较法
6.3.3 收益现值法
6.3.4 成本折扣法
6.3.5 市场价格法
6.3.6 账面价值法
6.3.7 净资产调整法
6.3.8 直接询价法
6.4 押品价值内部评估模型的应用
6.4.1 押品的三级分类标准体系
6.4.2 押品分类与评估方法选择
6.4.3 模型簇应用的关键与技巧
6.4.4 内置到押品管理信息系统
6.5 例证:标准房地产价值内部评估
6.5.1 标准房地产的价值重估流程
6.5.2 案例:AA公寓价值重估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