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际汇率变动的货币冲击。
按照研究时所依据理论基础的不同,我们将学术界对于货币冲击影响实际汇率变动的研究分成以下两类:第一类是以购买力平价成立为理论基础的研究。通常认为,实际汇率反映了考虑价格变动因素后对于购买力平价偏离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到70年代末,有关货币冲击影响实际汇率变动的研究大多是以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为基础进行的。但其后学者们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现实经济中,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内并不能成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以多恩布什(Dombush,1976)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超调模型”,试图通过引入价格粘性来解释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不能成立的原因。该模型强调: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商品市场存在价格粘性以及对未来预期一致性的假设条件下,由于商品市场与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不同,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具有粘性的特点,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会造成本国利率的下降,本币汇率的贬值超过长期均衡水平。但从长期来看,国内价格水平的逐渐上升会增加货币需求,从而造成利率的逐步上升,使得本币汇率逐步升值。因此,经济存在着由短期均衡向长期均衡过渡的过程。在“超调模型”中,由于受到货币供给和利率平价的影响,汇率的超调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会同时出现变动,但长期来看,伴随着价格与利率水平的调整,实际汇率水平会重新回归到均衡状态。可以说,“超调模型”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理解实际汇率的变动开辟了崭新的理论途径,使得对于货币冲击影响实际汇率变动的研究仍可以基于购买力平价基础上进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