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末“新政”时期文化政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5532
  • 作      者:
    张小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小莉,女,1975年生,河北行唐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等。曾在《历史档案》、《史学月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光明日报》、《清史研究》等国家核心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编著作两部.主持或参与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政策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无疑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或术语流行于中国学界,则是近代以后才有的事。作为学术术语的“文化政策”是一个合成词汇,分别由“文化”与“政策”两个词合成。其中“文化”,在通常意义下取其狭义的解释,即指区别于经济、政治的观念形态意义上的文化现象而言。对此,论者多有阐明,兹不赘述。至于“政策”一词,在中国古代通常是两字分开出现。“政”通“正”解,亦有政治、政事、政务等多项含义;“策”作为名词则有筹策、计谋、策问等诸多含义。把此二字合为“政策”一词,用来表示英文policy的词义,则始创于近代日本。
展开
精彩书摘
    由郑师渠总主编、史革新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晚清统治阶级的文化政策。书中从三方面宏观阐述这一问题,认为“崇儒重道”始终是晚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核心内容,但在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局势下,又对其进行了相应调整,采纳了“中体西用”的文化政策;此外,清廷还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以维护其封建统治。该书客观评析了调适后的文化政策,认为它虽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毕竟“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社会的植根提供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①。王民在所撰文章中对“新政”时期的文化政策有所简述,认为它是“一种自上而下且相对开放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明的传播,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的文化变革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社会氛围”②。耿向东、顾新荣也指出清政府在新政时期为了摆脱内忧外困的局面,在文化社团政策方面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制定了《结社集会律》,企图对文化社团活动进行规范。各类新式社团,如教育团体、学术团体、文艺团体等得到一定的发展,对开通社会风气、改变人们思想、推进文化起了一些作用。但是清政府的目的是维护其统治地位,在其文化社团政策调整中设置了许多限制性政策,妨碍了近代文化的发展。③
    除了宏观的相关研究外,目前学术界主要集中在对“新政”时期具体文化领域政策的研究,以下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别概述。
    教育政策的研究。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清末“新政”与清政府文化政策调整
第一节 鸦片战争以来文化政策的变化趋向
第二节 国势没落的危迫与近代文化要素的增长
第三节 “新政”期间文化政策的调整概况

第二章 教育政策的“除旧布新”
第一节 废止科举与颁行新学制
第二节 新教育政策的建构支点:师资、教科书与经费
第三节 新教育政策支配下的学堂管理办法
第四节 留学教育与普及教育政策的推行

第三章 道德规范控制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传统道德控制机制的加强与变通
第二节 “尚武”精神的着力提倡

第四章 宗教政策的变通:以基督教政策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从禁教到容教:“新政”前的基督教管理政策
第二节 应对之方:基督教管理政策的变通

第五章 新闻出版政策的颁行及其他
第一节 规范与压制:新闻出版法令的出台
第二节 向官报倾斜的新闻政策
第三节 兴办近代图书馆事业

第六章 文化政策与近代社会转型
第一节 文化政策与近代文化变迁
第二节 文化政策与近代社会政治嬗变
第三节 经济·政治·理念:影响文化政策实施的制约因素

第七章 文化政策特征解析与总体评价
第一节 多重性:近代性、封建性与半殖民地性的杂陈
第二节 某些领域具有浓厚的仿日色彩
第三节 “新政”时期文化政策的历史地位及影响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