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48街,Avta餐厅
2008年3月13日,周四晚上。
摩根大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Dimon)的手机铃声大作。
这个手机是为了处理家庭或者工作上的紧急事件准备的,他很不情愿地接起了电话。
“戴蒙,你现在有空吗?艾兰·施瓦兹想和您通个电话。”
艾兰·施瓦兹(AlanSchwartz)是贝尔斯登的首席执行官,2008年年初,他刚刚从詹姆斯·凯恩(JamesCayne)手里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
打电话的人是投资银行拉扎德(LazardFreres)的银行家加里·帕尔(GaryParr)。
从2007年年末开始,这个在金融领域广受尊敬的银行家就受雇于贝尔斯登,找寻一切可能和贝尔斯登合资或者其他合作方式的伙伴。
老实说,加里·帕尔没有挑一个合适的时候,此时,刚刚从曼哈顿的钢铁丛林中跑出来的戴蒙正在和家人享受着这家希腊风味餐厅里的美味。
戴蒙心情不错,这天是他52岁大寿,他和妻子还有孩子们正在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
戴蒙不悦,但没法拒绝,他走出餐厅。
3月的纽约还有一些寒意,餐厅外面,即使透过关上的玻璃窗,看上去也是寒冷的。
街心里,阵阵的小卷风把尘土和碎纸吹卷起来,虽然星光点点,但天空并不蔚蓝,街的对面到处贴着招贴画,嘈杂、五颜六色。
电话让戴蒙感到“紧张”。
“我们缺乏足够的流动性,贝尔斯登面临挤兑命运,为了避免在隔日申请破产,亟需援助。”艾兰·施瓦兹说。
“你们需要紧急的帮助,那么,多少钱呢?”戴蒙随后问道。
“300亿美元。”
“不,我无能为力!”
“那么,摩根大通可以在今晚收购贝尔斯登吗?”
“不行!”
谈话结束后,戴蒙再没有心情继续生日大餐了。
他在十分钟内分别给时任美国财长的汉克·保尔森(HankPaulson)、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Bemanke)和纽约联储主席蒂姆·盖特纳(TimGeithner)打了电话。
作为资深的交易促成者,戴蒙愿意帮忙,但他担心仅仅通过几小时的研究就仓促做出如此重大的财务承诺有失稳妥,于是转而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寻求对贝尔斯登提供贷款。
纽约金融区,摩天大楼十三层的一间办公室里,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声音极其响亮,令人神经不安。
这手机的主人盖特纳疲惫地按下按键,开始接听。
华尔街是一个高度关联的世界,盖特纳早已是忧心忡忡了,接到戴蒙的电话并不吃惊,因为早在周四早上,艾兰·施瓦茨就给他来过电话,谈到贝尔斯登可能将面临现金危机。
作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特纳至少在此刻是风云人物,信用崩溃的投资银行家们都心急火燎地打电话来,希望从贴现窗口得到资金,好管闲事的政客们正在四处寻找替罪羊,记者们则想追问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每个人都以前所未有的殷勤打电话给盖特纳,每通电话都是关于轰动全球金融市场的大事。
此刻,盖特纳担心,贝尔斯登若倒闭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他敦促戴蒙“考虑某种帮助贝尔斯登的办法”。
13号白天,盖斯纳已经花了很长时间与同事和其他政府监管机构沟通,讨论陷人困境的贝尔斯登正面临的诸多问题,试图分析这家投行走下坡路的速度会有多快。
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f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的一些官员不同,当时盖斯纳就对贝尔斯登第二天开门营业时手头还持有近100亿美元现金的消息不买账,他觉得最关键的不是贝尔斯登手头有多少流动资金,而是这些现金在目前这种濒临崩溃的市场状况下能够维持多久。
他的猜测是:维持不了多久。
的确,闭市后,贝尔斯登的CEO艾兰·施瓦兹、贝尔斯登首席财务长莫里纳罗(SamMolinaro)和其他高管正在开会讨论公司的现金头寸。
令人震惊的消息是:贝尔斯登只有不到30亿美元的现金,已不能满足周五正常经营的需要。
盖特纳猜对了。
戴蒙更清楚他所面临的处境。
“蒂姆,我们不能孤军奋战。”戴蒙说。
“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度过这个周末。然后,我们将有时间。”
戴蒙挂断了电话。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摩根大通深陷其中了。
结束与施瓦茨和政府官员的通话后,戴蒙努力与史蒂夫·布莱克(SteveBlack)取得联系,后者是负责此类交易的部门经理,正和家人在安圭拉岛(Anguilla)度假。
展开
——侨鑫集团行政总裁 郑逊
金融危机百年不遇,整个华尔街和世界为之震撼,但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有输家也有赢家,袁朝晖的《摩根帝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摩根大通如何未雨绸缪,度过金融危机,并在危机爆发后的时间里逐步发展、壮大。对银行从业人员有理论与现实参考的双重意义。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总经理 胡新智
计谋铺陈的财富总具有某种蓝调的风格直取目标前那些不期而遇的花腔与优雅,突奔主题时的醉心与悚然而读者等待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在旋转奔腾的金融帝国。诡异夕阳之下,隐伏的是犬牙交错的机遇与坎陷,悄然浮现的危机,击打的是残忍胜利的鼓点:众神喧嚣、万城翻腾之际,惊鸿一瞥处,摩根帝国那长长的身影已然荡开……本书以书史的笔触描摹了金融丛林那唯赢是举的不二法则,在书页翻动的同时,也怦平然激起心中的澎湃,让有幸而阅读的我们,移情于斯,洞悉华尔街赫克里斯之柱的脆弱与永恒,但也正因如此,世界才有它华彩的咏叹调。
——知名出版人——姜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