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人们习惯以道氏理论和道·琼斯指数来分析股市行情,而对单一股票证券的分析尚停留在较为原始、粗糙的阶段,而且普通投资者在投资时通常倾向于债券投资方式,而对于股票投资,投资者普遍认为过于投机,风险太大,令人难以把握。之所以造成投资者做出如此选择,一方面是因为债券有稳定的收益,而且一旦发行债券的公司破产清算,债券持有人较股东有优先清偿权,购买债券的安全系数明显要高于购买股票;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一般公司仅公布笼统的财务报表,使投资者难以了解其真实的财务状况。格雷厄姆透过那些上市股票、债券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对那些公司资产的调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为了隐瞒利润或在债权清理时逃脱责任,常常千方百计地隐瞒公司资产,公司财务报表所披露的是低估后的资产,而这一做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反映到股市上的股票价格往往大大低于其实际价值。操纵者可以通过发布消息来控制股价的涨跌,股市完全在一种几乎无序而混乱的状态下运行。
1910~1920年,那个时候年度财务报告和今天的财务报告有着本质的不同:格式非常不规范,模糊的空间太大,公司经常设法隐瞒利润以逃避税务;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财务报告无法体现复杂的控股关系,也无法对公司的投资进行准确的估价。在职业生涯初期,格雷厄姆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财务报告的分析上,不断发现着被低估的资产或被隐瞒的利润,他认为这些公司都是很好的投资对象。在华尔街混迹十多年之后,格雷厄姆已经名声大噪,并成立了自己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这家投资公司存在长达30年,贯穿了格雷厄姆的大半个职业生涯,并取得了17%的平均年度收益率。在今天看来,这个数字似乎不算惊人,但其中包括了1929~1932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格雷厄姆在这次股灾中损失惨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错过了1934年的反弹。对他来说,大股灾意味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作为一个如此小心谨慎、专注于防御型投资策略的投资者,竟然也没有避免这次股灾的损失,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格雷厄姆在经历了这次股灾后,在传授给巴菲特股市操作理念时,特别强调了在股市里操作,不是赚钱第一,而是安全第一。这让我们想到,许多网站和许多人都会说的一句话:赚钱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是有偏颇的。应该说:安全才是硬道理。这就是巴菲特后来严格遵循的原则:第一条,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条,牢记第一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