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监管:谁来保护我投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938875
  • 作      者:
    沈联涛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金融改革30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监管,三届香港证监会主席,对监管之道的反思和对投资者的告诫。<br>    寄语投资者<br>    一位有数十年执业经验的监管者用他的甘苦之言,为投资者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鲜视角,“理性”是其真魂。阅读它们,庶几有助于延迟、减缓人类已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的“非理性繁荣”。<br>    探询监管之道<br>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元凶是什么?是监管失效,还是华尔街的贪婪?至今聚讼纷纭。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监管不曾放任,华尔街的“金融大鳄”怎会如此随心所欲,一如饕餮?<br>    全球监管构成“后危机时代”一个空前严峻的挑战。为寻新解,过去的绎验、教训便变得弥足珍贵。<br>    回望亚洲金融危机<br>    这是作者“良史”的一面。何谓“良史”?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作者有得天独厚的机会,近距离观察十多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演变、应对和后果。<br>    这些文章夹叙夹议,以史带论,史材、史识兼具。作者细细盘点了那次危机的所有“重灾区”,精当地点出了它们“各有各的不幸”。<br>    反思全球经济危机<br>    作者在揭示泡沫产生机理时,舍弃了理论上的坐而论道,张开了想象的羽翼。他虚构了一系列故事,在一个香蕉王国,由一个金融工程师做派的猴子,游说励精图治的君王,“空手套白狼”般地制造了繁荣的景象。泡沫最终自然破灭了。<br>    对照现实,读者也许会惊悚,猴犹如此,人何以堪?<br>    破解货币之谜<br>    本轮金融危机似乎宣告了美元的末日即将来临。在“大国意识”与“复兴意识”的双重激荡下,不少国人跃跃欲试,似乎一夜之间,人民币便可取而代之了。<br>    月慢喧嚣!作者当头棒喝一种货币成为世界货币是需要诸多条件的,目前,这些条件人民币并不充分具备。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br>    沈联涛为我们画了两个同心圆:亚洲和世界。主题则是——一体化。<br>    从西雅图街头的骚乱,到多伦多G20会场外的抗议,全球化与其质疑者总是如影随形。化解质疑,还需实绩。<br>    金融危机更突显了全球化机制的软肋,但是,这是前进的动力,而非后退的理由。人们需要认真对待作者提出的议题:需要全球财政体系,需要真正的全球央行,迎接“不可想象”时代……<br>    击水全球化浪潮
展开
作者简介
    沈联涛,著名实业家沈芷人之子。<br>    1976-1989年,就职于马来西亚中央银行,任首席经济师及主管银行与保险业监管工作的助理行长等职。<br>    1989-1993年,被借调到世界银行,专责金融市场和支付系统的工作。<br>    1993-1998年,出任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掌管储备管理部及外事经研部。1998年10月1目-2005年9月30日,连任3届香港证监会主席。<br>    2006R年6月,受聘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兼职教授。<br>    现任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召集人,中国投资公司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来西亚总统经济顾问。丰富的从业经历赋予其”金融大师”的美誉。<br>    沈联涛专注于货币及金融领域,个人专著《银行业重组:1980年代的教训》(世界银行,1996年出版)、《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出版),他还是《新世纪》周刊特约经济学家和专栏作家。
展开
内容介绍
    沈联涛的这本新书,收入了他2006年以来在以前的《财经》和如今的《新世纪》周刊上发表的绝大部分专栏文章。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读者,如果系统地重读这些文章,定会有不同于初次阅读的收获。全书充满了他对监管之道的深刻反思和对投资者的谆谆告诫。<br>    作者的视野极为宽阔:经济大势、全球化、甚至中国古籍都在作者关注之列,但是,书名《监管——谁来保护我投资》紧扣了这些文章的基本立意。<br>    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政商学界人士不断致力于探讨其原因,以期吸取教训,避免未来重蹈覆辙。因限于当时危机暴露的程度或分析者本身的水平,许多结论令人遗憾地流于表面。两年多以后,全球经济已渐渐复苏,我们有机会重新检视危机根由。正如文章所示,我们目前的金融工具和制度架构已经无力应对如此规模的危机,主要的挑战便是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已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也相互激荡。金融危机的突发性、传播的时效性和普遍性都大大增强。而监管漏洞不断暴露,国际监管协调有待提高;“监管俘获”在各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存在,以危机后的救助措施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不及时亡羊补牢,“监管套利”会愈演愈烈。<br>    不同于一般的论者,在这些文章里,作者呈现了独特的视角:历史的比较、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一分析方法渗透到字里行间。以书中“回望亚洲金融危机”一辑为例,我承认,自己还从未读到有关那次危机如此全面的描述、清晰的透视。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寄语投资者<br>    投资终身事<br>    投资策略的第一条就是想清楚你的基本需求。必须学会设定自己的投资策略。有经验的投资者会告诉你。长期来看,保障投资成功的两大战略要素是入市时机和资产配置。<br>    第一条,想清楚你的基本需求<br>    储蓄和投资是贯穿我们一生的大事,奇怪的是,似乎从来没有人专门教我们如何理财。我们对投资的理解往往依靠口口相传,从朋友或我们认为技高一筹的人那里学习投资技巧。随着现在国内越来越多人涌入A股市场,不断有人问我该买哪只股票。大家都想分享中国经济繁荣的果实,这完全可以理解,但问题在于,股民们知道他们在买卖什么吗?他们知道正在承受着怎样的风险吗?<br>    这就是我决定撰写关于投资者教育专栏的原因。一个市场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投资者或消费者的素质。日本制造的产品之所以品质优良,就是因为日本消费者非常挑剔,不接受质量低劣的产品。同样,美国的资本市场如此强大,也是因为美国的投资者不接受低劣的投资品。美国投资者可以通过集体诉讼来起诉发行人,也可向监管者施压要求采取强有力措施来抵制低劣的投资品。<br>    我是印度证监会(SEBI)投资者教育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印度人有建立全球领先的资本市场的雄心,他们甚至在小学就开设金融基础知识教育的相关课程。他们认为,投资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事情,只有个人层面的精明投资才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所以,印度在投资于金融产品之前,首先投资于教育公众。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决策。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寄语投资者<br>投资终身事<br>认识你自己<br>投资:上善若水<br>把握周期门<br>分散投资门<br>发现赢家门<br>保持流动性<br>分享利润<br>保护资本<br>了解产品<br>慎对房产<br>保持谨慎细细思量<br>谨防“死猫跳”<br>金子未必总闪光<br>适者生存<br>绿色投资<br>注意“宽客”<br>控制损失<br>勿把股市作赌场<br>投资低价房<br>把握大势<br>认清指数<br>伺机中国债市<br>避免更大损失厂<br>避险熊市<br>刷新知识<br>当心流动性<br><br>第二章 探寻监管之道<br>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监管<br>市场竞争是治理套利<br>原则与规则<br>监管之道在权衡<br>安然事件六教训<br>监管对冲基金<br>资本市场三道防线<br>法家监管术<br>“永不凋谢的花朵”也会凋谢门<br>监管者需居安思危门<br>寻求“中庸之道”门<br>去蔽“透明度”门<br>新起点门<br>从公地悲剧到公共治理<br>历史与思想的效用门<br>央行家的代沟<br>市场化政府崛起<br>老一代央行家的谢幕门<br>“世界工厂”与政府角色<br>附录:“将关键问题公之于众”门<br><br>第三章 回望亚洲金融危机<br>改革扭曲的金融体系告别非平衡增长战略<br>危机的源<br>“头雁”之灾门<br>祸起外汇套利交易<br>通向“华盛顿共识”<br>“华盛顿共识”是非门<br>韩国:从奇迹到危机<br>泰国:监管缺失之痛门<br>在危机中特立独行门<br>检修“灭火器”门<br>印尼:呼啦啦似大厦将倾门<br>香港:非常之时用非常之策门<br>中国:幸运属于勇敢者门<br>裙带资本主义之祸门<br>从“亚洲工厂”到“亚洲服务”门<br>日本资产泡沫警示脚<br><br>第四章 反思全球经济危机<br>尊重“不可能三角”丘拍<br>检视巨头之死<br>静观国有化之果<br>揭开“金融工程”画皮<br>正视金融达尔文主义<br>勒紧腰带为时务<br>谨防网络化危机<br>寻求新思维<br>修补破败的商业模式<br>看清猴子嘴脸<br>透视金融中心<br>大话猴子救市<br>展望后危机时代<br>双重危机<br>谁为狂欢埋单<br>“上帝的银行家”<br>香蕉王国“猿氏法则”<br>好戏正在上演<br>新蛮人的侵害<br><br>第五章 破解货币之谜<br>共绘东亚货币“蛇形曲线”<br>汲取白银教训<br>认识货币衍生性<br>探究日元败因<br>抗衡美元<br>审视储备货币得失<br>汇率“爵士乐”脚<br>与汇率跳华尔兹<br>欧元“货币战争”<br><br>第六章 击水全球化浪潮<br>关心亚洲自己的不平衡<br>亚洲金融-体化行路难舟<br>经济全球化下的风险管理舟<br>探寻全球失衡根由舟<br>迎接“不可想象”时代舟<br>需要真正的全球央行<br>对比两轮失衡舟<br>再看全球失衡<br>需要全球财政体系<br>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br>现代版合纵与连横<br>附录:全球金融挑战对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