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即资金的融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承担了为全社会提供资金融通的大部分职能,所以传统金融学的核心课程就是货币银行学。不过在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体中,商业银行在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相对下降。特别是由于金融市场的日益发达便捷,为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人们已经可以在不同的市场间自由地转换资产的保有形态了。由此,在当今的社会,资金的融通仅仅是投资者跨时期安排资源的需要或者是投资者实施资产实物形态转换的结果。 .
换句话说,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对资源进行跨时期的最优配置已经成为现代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基本决策目标,资金的融通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而已。正是由于这一观念的变化,金融问题已经由资金的融通问题拓展成资源的跨时期配置问题。因此,现代的金融定义是:在不确定性环境下,通过金融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时期最优配置的行为。
金融定义的这种演变体现了金融学科由宏观向微观方向发展的趋势。宏观金融学把以货币为媒介的整个市场经济系统作为研究背景,主要探讨在资源已经获得有效利用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地配置(使用)资源。它把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标志,着重于宏观货币.经济模型的建立和实证,籍以提出有用的货币政策结论和建议。
微观金融理论,则主要以市场经济系统中的金融市场为背景,针对投资者、中介者和融资者等微观主体的行为展开分析与研究,把探求各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决策规律,确定金融资产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作为学科理论的研究重点。研究在资源能够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怎样才能最有效率地配置资源;或者说,如何应对资源的非有效配置状态,解决金融市场失灵的问题是微观金融理论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