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财政体制简明图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521830
  • 作      者:
    李萍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纪元。纵观30多年改革历程,从对改革目标的艰难探索,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再到近年来经济社会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功实践,我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财政体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念不断更新,模式逐步完善,措施日益丰富,推动着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立足国情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划分中央地方收支范围,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初步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框架。经过此后的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财力调节方式逐步规范,地区均衡效果日益显现,基层财政困难有效缓解。
展开
精彩书摘
    还本付息、其他支出等。属于地方财政支出的主要有:地方各级管理的国营企业投资、经济建设事业费、社会文教事业费、地方各级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等。
    3.国家财政收入,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比例解留收入。中央财政收入包括:农业税、关税、盐税、中央直接经管的国营企业收入等。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屠宰税、契税、房地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使用牌照税以及大行政区以下经管的国营企业收入等。中央和地方按比例解留收入包括:货物税、工商业税、印花税、交易税、存款利息所得税等。
    4.地方的财政收支,每年由中央核定一次,其支出首先用地方财政收人抵补,不足部分由比例解留收入抵补。
    5.地方的上年结余,分别列为各级的财政收入,并编入本年预算,抵顶支出。上年实际结余如超过编人预算的数字,其超过部分留给地方一部分,如未达到编入预算的数字,其不足部分由中央补助。
    6.为了调动地方增收的积极性,农业税超收部分50%留给地方。
    1951年的财政管理体制与1950年的财政管理体制相比,由“收支两条线”改为收支挂钩,地方有了本身的收支范围,地方财政可以从本地区组织的收入中留用一部分抵充本身的财政支出,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但是,总的来看,1951-1952年实行的上述财政管理体制,仅仅是财政分级管理的开始。由于当时正在进行抗美援朝和“三反”、“五反”等重大社会改革,财政资金绝大部分仍集中在中央,地方的财力和财权仍然较小。
    1953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财政状况有所好转。在新的形势下,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家建设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财政管理工作不仅要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而且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随着大行政区机构的改变和撤销,国家财政的组成体系也做了相应的改变。1953年,大区由一级政权机构改变为中央的派出机构,1954年全部撤销。因此,1953年财政管理体制中,取消了大区一级财政。同时,为了适应县(市)一级工作需要,设立了县(市)一级财政,全国划分为中央、省(市)和县(市)三级财政。1953年8月,周恩来同志在全国财经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方针和指导思想,指出:“财政体制:在中央统一领导和计划下,确定财政制度,划定职权范围,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国家预算:在国家的统一预算内实行三级(中央、省市和县)预算制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按照主次轻重及集中和分散情况,分配中央与地方的大体比例。地方收多于支者上缴,收少于支者补助。地方财政,按照统一制度,凡超计划的征收和节约,一般归地方支配”。1954年,邓小平同志兼任财政部部长的时候,针对1953年财政工作的问题,对当时的财政预算工作,概括了六条方针,其内容是:(1)预算归口;(2)包干使用;(3)自留预备费,结余留用不上缴;(4)控制人员编制;(5)动用总预备费,须经中央批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财政体制演变历程
第一节 1950-1993年的财政体制
一、统收统支阶段
二、包干阶段
第二节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建立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前奏
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三、开发区的财税优惠政策
第三节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
一、证券交易印花税分享比例调整
二、调整金融保险营业税收入划分
三、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
四、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
五、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

第二章 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
第一节 转移支付概况
一、现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体系
二、分配转移支付的因素选择
第二节 一般性转移支付测算办法
一、均衡性转移支付
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三、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四、调整工资转移支付
五、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
六、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三奖一补”转移支付,县乡财政奖补资金)
八、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九、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
第三节 专项转移支付
一、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
二、专项转移支付分配办法
三、中央补助地方专款配套
第四节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成效分析
一、转移支付体系日趋完善,保障了中央政策落实
二、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支持了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三、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显著,缩小了财政能力差异
四、转移支付分配办法更加科学,推动了财政管理精细化进程

第三章 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 我国政府概况
一、政府组织的法律定位
二、我国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及职能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
四、面积和人口
五、财政供养人员
六、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节 省以下财政体制概况
一、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划分
二、省以下政府支出责任划分
三、省以下转移支付
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前瞻
第三节 地方财政运行分析
一、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二、地方财政总收入
三、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四、地方可支配财力
五、县乡财政运行情况
第四节 “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一、“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

第四章 财政体制现状与改革思路
第一节 体制现状的基本判断
一、中央财政集中度:高不高
二、地区间财力均衡度:够不够
三、与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关联度:紧不紧
四、财力与事权的匹配方式:妥不妥
五、省以下财力分布:均不均
第二节 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约束
一、改革面临的基本要求
二、改革的基本约束
第三节 财政体制改革的远景目标
一、明确界定政府间支出责任
二、理顺政府间收入划分
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四、健全地方债务管理制度
第四节 近期完善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
一、逐步界定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健全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地区间均衡力度
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四、促进省以下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
五、配套措施

第五章 财政体制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地方政府
一、政府的层次性
二、地方政府的层次和规模
三、政府体制模式
四、多级财政体制
第二节 主要国家基本经验的比较分析
一、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二、政府间收入划分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三节 典型国家的实践概览
一、英国
二、德国
三、美国
四、日本
五、澳大利亚
第四节 启示与借鉴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