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催生了城市管理和城市政府,也推动了城市财政的相伴发展。城市的工商业繁荣与经济发达是城市财政赖以发展、财政实力日益雄厚的基础;而城市人口与资源要素的集聚形成了基础设施与公共需要的集聚与发展,则为城市财政增加提供公共服务、发展公共财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城市管理的特殊要求与城市政府职能的拓展,也为城市财政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一般来说,城市具有人口和生产要素集聚、财富和资金集聚以及公共需要高度集聚的特点,由此决定了城市财源财力的基本结构与公共支出的基本方向,形成了城市财政的某些基本特点:
第一,城市的工商业发达,经济资源集中,纳税人众多,由此形成了丰厚的财源,尤其是现代城市的第三产业发达,其中的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等具有比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高得多的附加价值,财源尤为丰盛。
第二,城市的社会财富集中,土地利用率高,因此,除了与国民经济的流量直接相关的商品劳务类税源外,与国民经济的存量资产和社会财富相关的财产类税源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整个城市政府财源中居于重要地位甚至主体地位。
第三,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的导入和生产要素的集聚、交汇与流动,必然伴随着城市空间结构与基础设施的发展变化,因此,城市发展中以交通、道路、桥梁、水电、通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需求大、投入多,成为城市财政的投入重点。
第四,城市中的人口规模庞大,大量居民家庭高度密集生活,与民生相关的各种公共事业、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公共需要亦高度集中,因此,为城市居民提供大量的公共品服务、满足城市居民公共需求,成为城市财政的另一个投入重点。
第五,现代城市金融业比较发达,大量资金集聚交汇,银行理财机构众多,特别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还往往有便于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有条件发行地方公债和运用其他融资手段,因而政府理财与投融资的空间比较大,城市财政在提供基础设施与各项民生公共品方面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财政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化、城市化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财源财力配置、财政税收体制、财政分配模式、财政收支结构、财政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发展、转型与变化,总体上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建设型、城乡二元型、政府主导型城市财政,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建设型、城乡一体型、民生主导型城市公共财政转变。当然,这种转变还在继续进行中,与现代城市财政的科学合理定位目标相比,还远未完成。初步分析,目前我国城市财政具有以下阶段性发展特征:
第一,我国城市财政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群深化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城市财政是城市化发展的助推器,这尤其体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上。同时,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都要求相应解决好城市群发展以及“三农”问题,逐步消除城际割据、城乡二元经济分割与市场分割,推进城市群协调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而这同样需要转变城市财政模式,发挥城市财政作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