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财政思想史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228571
  • 作      者:
    齐海鹏,孙文学编著
  • 出 版 社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全书共设12章,涵盖了从夏商西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财政思想。《中国财政思想史略》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从适应教学需要出发,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以史为据,史论结合,力求系统、准确地阐述中国财政思想的发展脉络和规律。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任土作贡与贡土所宜也是贡、纳公平的表现。“任土作贡”即产什么就贡什么,也称贡土所产,传说这是行之于夏朝的贡法。所谓贡,就是以下献上。夏朝主要指九州之贡,即奴隶主、贵族向天子所进之贡,虽非百姓直接贡,但承担者是百姓。至于贡什么,贡的含义各时期不同,在夏朝主要指土特产,例如“贡金九品”的“贡”就是指土特产。这里的“土”,主要是指九州的土地位置、土特产品、土壤等级等等。“贡土所宜”即适合贡什么,就贡什么,所贡不一定是所产。据说这是西周实行的一种贡法。西周有“九贡”制度,“九贡”不是贡献九种物品,而是为满足九种支出而征收的物品,每一种贡都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品。西周实行“贡土所宜”这种贡的制度,大概是因为当时的经济比夏朝有所进步,商品交换有长足发展,故而有此种制度的产生。<br>    不论是“贡土所宜”,还是“任土作贡”,都是贡纳公平的体现,因为这两种制度的本意都是为了方便贡纳者。所以《逸周书》上说:“……公货少多,赈赐穷士,救瘠补病,赋均田布。命夫复服,用损忧耻,孤寡无告,获厚咸喜。”①<br>    第三,设立专门机构平衡协调税赋。为了实现贡、赋、役的均平,还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均平工作,这个机构就是“均人”和“土均”。《周礼》载:“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职,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凶札,则无力政,无财赋,不收地守地职,不均地政。”②“均地政”,即“均地征”,按土地征收贡、赋;“力政”,即“征发徭役”。不论是贡、赋,还是力役,都由“均人”加以平衡协调,做到均平征收。又载:“土均掌平土地之政。以均地守,以均地事,以均地贡,以和邦国、都鄙之政令、刑禁。与其施舍、礼俗、丧纪、祭祀。皆以地嫩恶为轻重之法而行之,掌其禁令。”③此句与上句相互重叠,但也证明“土均”同样是主持均衡征收贡、赋、役的机构。<br>    第四,分等征税与国宅无征。为了落实均平征收的政策,又根据不同的植物,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规定了不同的税率,实行分等征税。《周礼》载:“载师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疆地。凡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以时征其赋。”④近郊之地征收1/10的税,远郊征收3/20的税,甸、稍、县、都均属国都之外地区,故征收2/10的税,而对种植漆林的土地则征收5/20的税。由此可见,赋的税率制定依据了“轻近重远”的原则。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思想<br>第一节 财政收入制度所体现的财政思想<br>第二节 财政支出制度所体现的财政思想<br>第三节 财政管理制度所体现的财政思想<br><br>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思想<br>第一节 管仲及《管子》的财政思想<br>第二节 孔子的财政思想<br>第三节 老子与李悝的财政思想<br>第四节 吴起与墨子的财政思想<br>第五节 商鞅、孟子的财政思想<br>第六节 荀子、韩非的财政思想<br><br>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财政思想<br>第一节 大一统的财政思想及其在财政政策、制度中的体现<br>第二节 陆贾、贾谊、晁错、董仲舒等人的财政思想<br>第三节 桑弘羊的理财措施及其思想<br>第四节 西汉后期的财政思想<br>第五节 王莽的理财措施及所体现的财政思想<br>第六节 桓谭、班固等人的财政思想<br><br>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财政思想<br>第一节 曹操、诸葛亮的财政思想<br>第二节 傅玄的财政思想<br>第三节 西晋占田、课田制度所体现的财政思想<br>第四节 周朗、萧子良、顾宪之、贺琛等人的财政思想<br>第五节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财政改革措施及所体现的财政思想<br><br>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财政思想<br>第一节 隋朝的财政思想<br>第二节 均田制、租庸调制、户籍制所体现的财政思想<br>第三节 刘晏的理财措施及其财政思想<br>第四节 杨炎推行两税法及其财政改革思想<br>第五节 陆贽的财政思想<br>第六节 赵赞、白居易等人的财政改革思想<br><br>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财政思想<br>第一节 赵普等人的财政思想<br>第二节 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财政思想<br>第三节 李觏的财政思想<br>第四节 王安石的财政思想<br>第五节 司马光的财政思想<br>第六节 张方平、苏轼的财政思想<br>第七节 赵开、叶适等人的财政思想<br><br>第七章 元朝的财政思想<br>第一节 耶律楚材的财政思想<br>第二节 阿合马、卢世荣的财政思想<br><br>第八章 明朝的财政思想<br>第一节 朱元璋的财政思想<br>第二节 丘溶的财政思想<br>第三节 张居正的财政思想<br><br>第九章 清前期的财政思想<br>第一节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财政思想<br>第二节 颜李学派的财政思想<br>第三节 玄烨、胤禛的财政思想与政策<br>第四节 慕天颜、蓝鼎元的财政思想<br>第五节 陶澍等人的财政思想<br><br>第十章 清后期的财政思想<br>第一节 林则徐、魏源、包世臣的财政思想<br>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财政思想<br>第三节 冯桂芬、陶煦等人的财政思想<br>第四节 王韬、马建忠等人的财政思想<br>第五节 李鸿章的财政思想<br>第六节 严复、陈炽等人的财政思想<br>第七节 康有为等人的财政改良思想<br><br>第十一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财政思想<br>第一节 孙中山的财政思想<br>第二节 周学熙等人的财政思想<br>第三节 张謇等人的财政思想<br><br>第十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财政思想<br>第一节 关于财税原则的思想<br>第二节 关于土地税收的原则与思想<br>第三节 废除厘金和改革货物税的思想<br>第四节 关税自主的斗争和战时关税政策思想<br>第五节 盐政和盐税改革的思想<br>第六节 关于直接税的理论与实践<br>第七节 划定和改进地方税的主张<br>第八节 公债思想<br>第九节 财政管理思想<br>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