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实足以证明,创业之初,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只要肯动脑,坚持奋斗,就能够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人,即使只有10元钱,也会用这10元做成百元、千元的生意。实际上,高明的创业老板,即使在以往的生意中累积了一定数量的资本,也仍然会像最初不曾拥有这些金钱一样,赤手空拳去开拓新的事业。<br> 王永庆曾不止一次地发出这样的感慨:“贫寒的家境,以及在恶劣条件下的创业经验。使我年轻时就深刻体会到,先天环境的好坏,不足喜亦不足忧。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br> 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是一个茶农,以耕作几亩贫瘠的茶田、买卖茶叶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可茶叶也不是天天都可以卖、月月都可以卖的,只有春季和秋季,生意才会好些,而夏季和冬季,王长庚只能赋闲在家中。王永庆还有两个弟弟,四个妹妹,这么一大家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家里为了节省粮食,一日三餐喝稀饭是常事。王永庆的母亲为了改善伙食,开垦了一块荒地,种上一些青菜,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打理菜地。王永庆看到母亲的辛劳,心里非常难受,很快他就成了母亲种菜的好帮手。尽管日子过得很困苦,但是王长庚却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不像其他的邻里那样,只顾让孩子干活,而不让他们去上学。所以王永庆很幸运,在他7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了国民小学就读。王永庆曾回忆说:“我那时的书包只是一块粗布缝合的,里面也从来没有什么好吃的,民不聊生的日子里,我连件新衣服都没有。其他能够去上学的人也多半如此,衣服上补丁摞补丁,脚上的鞋也不知到底破了几个洞。”<br> 上学并不等于不劳动,每天上学前,王永庆都要早早起来,先把院子打扫干净,再把水缸担满水,然后徒步十几公里去学校。他所做的是每个同龄人都要做的,只是他们没有王永庆那么幸运,可以从书本上去了解另一个别样的世界。上学前要干活,放学后也不例外,每天放学,王永庆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袋子,在回家的路上,采些野菜回家喂猪。这是王永庆童年时最讨厌的事情。他想去掏鸟窝,“打手枪”,可是现实生活不允许他有丰富多彩的童年。<br> 王永庆曾在台塑集团庆典上回忆道:“每天最痛苦的事就是放学回家还要带50公斤的饲料。”<br> 尽管有机会读书,但王永庆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也从来没有认真学习过。多年后他知道自己错了,非常后悔没有珍惜父亲给他的读书机会,没有好好学习。可是时过境迁,过去的日子不会重来。<br> 屋漏偏逢连夜雨,日子本就不好过,可不幸的事情还是接踵而至。在王永庆9岁那年,也就是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得了重病,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日子越发艰难。但王永庆的母亲没有被生活吓倒,她用瘦小的身躯担起了生活的重担。不知何时,她的额头多出了几条皱纹,鬓角又多了几根银丝。王永庆把这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瞬间他长大了、成熟了,他要承担起长子的责任,替母亲分忧。<br> 王永庆找了一份“兼职”的工作,利用上学之余,替别人放牛,每个月能赚5角钱。现在的5角钱对一个家庭来说不会怎样,可那时的5角钱对于一个破败不堪的家庭来说用处可大了。不放牛的时候,王永庆就陪着母亲到附近的双轨台车道旁等候运木材或煤的台车经过,台车经过后,他们就可以捡车上掉下来的木材或煤,有的拿去卖钱,有的拿回家生火煮饭。<br> 家庭的贫困让王永庆从小就懂得:无论什么时候,人只有靠自己才能走出困境,别人可以帮你一时,但帮不了你一世。<br> 王永庆不甘忍受贫困生活的折磨,立志要做一番事业。小学毕业后,祖父的嘱咐也常在他耳畔响起:要想靠种茶来改变家庭的窘况是不可能的,你必须走出去。当时他不理解,也不明白,别人不也都是这样过活的吗?可是现在,经过生活的磨炼他懂了。是啊,是应该出去寻找出路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王永庆那颗年轻而不安分的心开始“蠢蠢欲动”。最后,王永庆去了嘉义。在那里,他由米店小工做起,一步步,最终成为了塑胶大王。<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