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商最大的优势在于精神优势
浙商中没有懒人
接触浙商,不管是在车站旁摆地摊的小商贩,还是大集团的老总,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浙商中没有懒人”。
说浙商中没有懒人,是因为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生意上。一位网名叫寒夜的温州网友在网上说:“我是温州人,但是我只希望人们不要再去探究温州为什么会成功了。我想,现在应该更加关注的是今后要怎么样继续发展。想研究?留给别人吧,我们温州人没空。”
很多浙商,在创业时期往往“从鸡鸣忙到狗叫”,晚上还经常加班加点。想和他们“扯闲篇”,对不起,忙着呢,没空。
杭州飞鹰船艇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熊樟友,和很多民企的老总一样,吃苦耐劳、爱厂如家,为了工厂的生存和发展,不辞劳苦。
想起刚创业那会,熊樟友一般没有休息日,“除了年三十和年初一,我好像都不休息。”他的工作时间也很长,从早到晚,不知疲惫。到了工厂,他也不在办公室里待着,而总是在车间里忙得不亦乐乎,跟这个人讨论技术的问题,跟那个人讨论质量的提升。
“只有经常在车间里转,才能真正发现问题。”熊樟友为自己的勤陕找理论匕的依据。
浙商的手脚勤快,还在于他们对财富永远有兴趣。只要有生意,他们什么地方都能去,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寻找最有价值的市场去开发。
浙江“澳伦鞋业”老总倪忠杰,虽然身为企业的老总,但他并没有因此坐在安乐椅上享受,而是想着如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为了开发北方农村市场,他于1999年驾车到河北的保定、邢台等地农村考察市场,并依托当地做生意的浙江同乡,了解到许多农村市场信息。
考察期间,他平均一天要走五六个区县,主动找经销商洽谈业务,还帮助他们挑选合适的铺位。有时晚上住20元钱一夜的乡村小旅馆,房间连门闩都没有;有时找不到旅馆就在农户家中打地铺。就这样,他连续在河北农村跑了40多天,行程3万多公里。这番辛劳的成果是,他在河北省内的100多个县城开设专卖店,成功打开了河北农村市场。
许多浙江同乡闻风而至,在此聚集,一个浙商群体在当地迅速形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