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际贸易政策协调的本质国家政策冲突是相互冲突的国家利益的外在表现。国家政策的协调就是对相互间利益矛盾的协调和平衡。在以全球化为特征的相互依存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国家问政策冲突的结果可能是零和博弈下的一荣一损,也可能是两败俱伤。而只有政策的协调下方能实现相互依存条件的双方或多方利益的平衡发展,达成双赢或多赢的共赢局面。由于每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贸易利益,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过程,从本质上看就是贸易利益的国际协调过程。国际贸易政策协调是解决贸易矛盾和争端、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重要途径。
国际贸易政策协调是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组成部分。所谓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指的是在各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就贸易政策、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磋商和协调,适当调整现行的经济政策或联合采取干预的政策行动,以缓解政策溢出效应和外部经济冲击对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实现或维持世界经济均衡,促进各国经济稳定增长。国际贸易政策协调与
‘国际经济协调密不可分,国际贸易政策协调常常被纳入到国际经济协调的大框架下。
政策协调的基础是各国经济贸易的相互依赖和国际经济传递机制。政策协调的本质是各国经济利益的协调。政策协调的核心和目标是要调节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利益的矛盾,实现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有序运行,促进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增长。政策协调的作用在于通过一定方式寻求各国经济利益的共同点,以相互依赖关系和经济传递机制为纽带,实现各国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和各国内外经济平衡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均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国家也采取一些共同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贸易关系进行协调。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付频繁出现的经济危机,其国际协调的基本特点是特定性和临时性。但是,在战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下,西方国家几乎都拥有各自的经济区域和势力范围,相互之间的争斗甚于合作,国际协调的效果极其有限。战后,在吸取战前经济争斗及经济混乱教训的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建立统一的国际经济秩序及开展国际经济协调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国际经济协调迅速发展,其所涉及的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其协调对象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贸易差额和经常收支、政府财政赤字、货币目标和汇率等。协调的手段则主要是调整贴现率和干预外汇市场。进入80年代后,西方国家在调整供给方面的国际协调明显加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