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互动模式研究:基于东亚生产网络的框架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154824
  • 作      者:
    王荣艳著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互动模式研究:基于东亚生产网络的框架分析》基于制造业生产分割方式的背景,主要研究了生产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规律以及该类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而对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互动模式进行了深人分析。本文选取了发展最为快速的生产网络框架即东亚生产网络作为考察样本,所得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在整体上仍然延续了制造业以边际产业转移为特征的“雁阵”发展模式,同时引力模型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也证明商品贸易的决定因素对生产者服务贸易同样适用且有效。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一般均衡角度对生产者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的互动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东亚地区和主要发达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和方法,《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互动模式研究:基于东亚生产网络的框架分析》分为七章:第一章引言,此部分提出全书的选题背景、研究思路和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书中的创新点;第二章对生产者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第三章对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快速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研究了生产网络框架下东亚国家和地区间生产者服务出口的增长状况和竞争结构;第五章研究了东亚地区生产者服务贸易结构变迁和产业结构转移特征;第六章对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第七章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深入研究了生产分割框架下生产者服务与各类商品的互动贸易模式。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产品内分工的贸易基础、模式及福利效应方面,国外学者延续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式对该领域进行了理论分析,Amdt(1997)通过对传统贸易模型的修正,立足资本丰富的发达国家角度,证明产品内分工在提高其最终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改善了该国的福利。他提出对于资本丰裕的发达国家而言,如对与进口品相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实施产品内分工,将劳动密集型更高的生产阶段外包给劳动丰富的国家进行生产,对参与产品内分工的两个国家而言,都会增加就业和工资。但是,如果发达国家对资本密集型的出口产品实施产品内分工,该国的工资则会下降。
    Deardorff(2001)分别利用李嘉图模型和H-0模型,分析了产品内分工对国家福利、专业化分工和贸易模式及要素价格的影响,结论认为,一个开放的小国以其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间投入品的价格成为决定其生产与贸易模式的主要条件,对于一个开放的大国,由于其供给的增加能改变市场价格,降低贸易条件,从而不利于国家福利的改进,因此商品需求量的大小将起到重要作用。在H-O模型的分析框架中,他认为,即使一国因为生产过程分离化而受益,该国的某些要素所有者也可能会受损,因为生产过程分离化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推动力。
    国内学者卢峰(2004)指出,产品内分工作为一种更为细致深人的国际分工形态,其分工基础和源泉是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并提出了决定产品内分工强度的四大因素,即生产过程不同工序的空间可分离性,不同生产工序要素投入比例差异性,不同生产区段的有效规模差异度和跨境进行生产活动的交易成本。
    在经验分析方面,Feenstra和Hanson(1999)对传统的回归模型进行了修改和重新解释,并引人结构变量,分两种情况(结构变量独立和不独立)对大国条件下贸易与技术对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中贸易用中间投入品的外包来衡量,技术进步以在高技术资本品(如电脑)上的投入来衡量。作者选取美国1979-199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外包和高技术资本品投入都会对非生产性工人的工资有影响,高技术资本品对工资率的影响较外包大。在结构变量不独立的情况中,二者的影响力分别为40%和75%,比结构变量独立的情况放大了两倍。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相关研究
1.1.1 产品内分工概念的提出
1.1.2 该领域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1.2.1 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趋势
1.2.2 东亚地区生产者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思考
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1 服务的定义及特征
1.3.2 生产者服务概念的界定
1.3.3 服务贸易的定义与分类
第四节 全书主要框架和内容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和结论

第二章 生产者服务贸易国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生产者服务贸易国外研究的理论文献综述
2.1.1 基于传统H-O框架的生产者服务贸易研究
2.1.2 垄断竞争假设下的生产者服务贸易研究
2.1.3 信息技术对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
第二节 生产者服务贸易国外研究的经验文献综述
2.2.1 关于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研究
2.2.2 信息通讯技术进步对生产者服务贸易的作用研究
2.2.3 生产者服务贸易与一国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

第三章 生产网络框架下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一节 生产网络框架下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3.1.1 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现状
3.1.2 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生产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增长的因素分析
3.2.1 生产网络对生产者服务链接的需求
3.2.2 产业结构升级对生产者服务的加速需求
3.2.3 东亚各国和地区政策对生产者服务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节 小结与启示

第四章 生产网络框架下东亚生产者服务出口竞争关系分析
第一节 东亚生产者服务出口关系分析
4.1.1 东亚生产者服务出口结构相似性分析
4.1.2 东亚生产者服务出口关系分析
第二节 东亚地区生产者服务出口竞争结构分析
4.2.1 偏离一份额法(Shift-Share)
4.2.2 偏离一份额法结果分析
第三节 小结与启示

第五章 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结构变迁研究
第一节 “雁阵”发展模式的基本思想和模型
5.1.1 模型一: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技术改进模型
5.1.2 模型二:顺贸易导向型FDI——边际产业转移模型
5.1.3 模型三:协议型分工模式
第二节 分析指标、方法以及数据介绍
5.2.1 显性比较优势指标
5.2.2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第三节 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结构变迁及产业转移结果分析
5.3.1 东亚生产者服务业贸易结构变迁分析
5.3.2 东亚地区整体产业转移情况分析
5.3.3 行业细分的产业转移情况分析
5.3.4.聊在产业转移中的作用分析
第四节 小结与启示

第六章 生产者服务贸易决定因素的计量分析
第一节 世界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6.1.1 生产者服务贸易成为发展最快的服务部门
6.1.2 生产者服务贸易地区分布的新趋势
第二节 生产者服务贸易决定因素研究的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贸易引力模型介绍及计量模型的建立
6.3.1 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和理论模型文献
6.3.2 本文计量模型的建立
6.3.3 数据来源说明
第四节 生产者服务贸易决定因素的计量结果分析
6.4.1 东亚生产者服务出口决定因素分析
6.4.2 技术差距对东亚生产者服务出口的作用分析
6.4.3 东亚生产者服务进口决定因素分析
6.4.4 技术差距对东亚生产者服务进口的作用分析
6.4.5 计量分析的相关结论
第五节 小结与启示

第七章 生产分割框架下生产者服务与商品的互动贸易模式
第一节 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
6.1.1 基于对国内经济结构作用的研究
6.1.2 基于国际贸易的角度研究
第二节 生产分割框架下生产者服务与商品贸易模式的理论分析
7.2.1 基本模型假设
7.2.2 两国贸易情况分析
第三节 生产分割框架下生产者服务与商品贸易模式的经验分析
7.3.1 相关经验研究文献
7.3.2 本节计量分析方法介绍
7.3.3 回归结果分析
第四节结论及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