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绿色行动计划:系统科学与中国移动节能减排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306665
  • 作      者:
    本书编委会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日趋恶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严峻的考验。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中央企业,将怀着怎样的企业公民心态,以何种理念和方式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高效运营与长期可持续发展?<br><br>  中国移动向国家郑重承诺:到2012年底实现单位业务耗电比2008年降低20%,预计将累计节约用电118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145万吨标准煤,减少约100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br>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移动《节能自愿协议》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增加和业务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能耗不断增加并已成为一项主要运营成本,通信企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不容忽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不断摸索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并于2007年全面启动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绿色行动计划”,迄今已探索出了一条企业、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并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实践,逐步构建了一套企业低碳发展的理论体系。<br>    《绿色行动计划:系统科学与中国移动节能减排实践》对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核心内涵、主要方法论、运行流程及在节能减排中的具体实践做了全面的论述,希望这一理论和实践在指导公司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为同行甚至行业外的企业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展开
精彩书评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日趋恶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严峻的考验。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中央企业,将怀着怎样的企业公民心态,以何种理念和方式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高效运营与长期可持续发展?<br><br>  中国移动向国家郑重承诺:到2012年底实现单位业务耗电比2008年降低20%,预计将累计节约用电118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145万吨标准煤,减少约100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br>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移动《节能自愿协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智慧之源:中华文明与系统科学<br>  1.1 系统科学与节能减排<br>  1.1.3 现代系统科学思想核心观点<br>    系统思想是关于事物的整体性观念、相互联系的观念、演化发展的观念,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工具。系统科学是一门横断性的学科,比一般的交叉学科(如生物物理学等)涵盖的范围更宽。它把事物看做系统,从系统结构和功能,从系统的演化研究各学科(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物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共性规律,是各门学科的方法论和基础。基于这样一个原因,中国移动在安排部署节能减排这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工作时,自觉地引入了系统科学的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开展。<br>    根据贝塔朗菲的定义:系统(System)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合体”,这个定义涵盖了两层意思:首先,系统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其次,系统中的多个元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不是独立的。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之一,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用系统方法来描述。从系统的定义来看,节能减排也可以从系统的角度来考量,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以及它对社会的影响等元素能够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br>    系统科学中有三个重要的观点:系统的结构性、系统的涌现性、系统的演化。系统的结构性、涌现性描述了系统组分和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特点,而系统的演化则表明了系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r>    ……
展开
目录
贺信<br>序<br>前言<br>引子 绿色发展:历史的抉择<br>第1章 智慧之源:中华文明与系统科学<br>1.1 系统科学与节能减排<br>1.1.1 都江堰——中国古代卓越工程的代表<br>1.1.2 节能减排——中国古代系统思想的传承<br>1.1.3 现代系统科学思想核心观点<br>1.1.4 科学发展观与系统科学一脉相承<br>1.1.5 系统工程方法论<br>1.2 电信企业节能减排的系统性分析<br>1.2.1 发展维度认识<br>1.2.2 方法维度认识<br>1.2.3 知识维度认识<br>1.3 “绿色行动计划”——低碳之钥<br>1.3.1 “绿色行动计划”的内涵<br>1.3.2 “绿色行动计划”系统结构<br><br>第2章 管理提升:百川归海成大势<br>2.1 低成本高效运营的“三法宝”<br>2.1.1 积汪洋以负大舟——集中化<br>2.1.2 心中都有一杆秤——标准化<br>2.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化<br>2.2 全面能源管理体系的“路线图”<br>2.2.1 建设能源管理体系的缘由<br>2.2.2 能源管理体系解读<br>2.2.3 企业开展能源管理的思路与方法<br>2.3 绿色文化推广的“万花筒”<br>2.3.1 入心入脑,《中国移动员工绿色行为手册》规范节能生活<br>2.3.2 全员参与,文化渗透激发绿色热情<br>2.3.3 组织提升,志愿者行动引领时尚<br><br>第3章 技术创新:效率优先显神威<br>3.1 技术创新:在创造中新生<br>3.2 技术节能的策略与范畴<br>3.2.1 技术节能的策略<br>3.2.2 技术节能的范畴<br>3.3 提升效率:让设备轻松快跑<br>3.3.1 提高空调能效比<br>3.3.2 提高载频运行效率<br>3.4 智能“休眠”,让设备学会吝啬<br>3.4.1 “休眠”闲置载频<br>3.4.2 自动控制电气<br>3.5 按需分配,让温度控制精准化<br>3.5.1 分区制冷,按需分配<br>3.5.2 精确送风,先冷设备后冷环境<br>3.5.3 定向高质量分配信源<br>3.5.4 合理配置机房空间结构<br>3.6 环境保护让地球家园更美丽<br>3.6.1 小小SIM卡,绿色大文章<br>3.6.2 网络运维蓄电池修复<br>3.6.3 天线美化<br><br>第4章 结构优化:佳构天成见匠心<br>4.1 企业转型重在结构调整<br>4.1.1 战略转型——十字路口的选择<br>4.1.2 结构调整——增效节能的长效保障<br>4.2 构建面向未来的绿色网络<br>4.2.1 IP化——绿色网络之路<br>4.2.2 虚拟化——绿色数据中心的虚与实<br>4.3 基础设施结构调整<br>4.3.1 新能源——发现新宝藏<br>4.3.2 自然冷源——大自然的恩惠<br>4.3.3 绿色建筑——融入自然创和谐<br>4.3.4 共建共享——互利双赢齐发展<br>4.4 营销结构调整<br>4.4.1 电子渠道——多样化的绿色服务渠道<br>4.4.2 绿色营销模式——人性化的绿色服务模式<br><br>第5章 绿色产业链:君子之约,共创蓝海<br>5.1 立约为盟——绿色的聚合力<br>5.2 节能分级——制定标准引导节能<br>5.3 合作创新——明确需求主导节能<br>5.3.1 TD创新(BBU+RRU)<br>5.3.2 绿色包装重复利用<br>5.3.3 基站定制空调<br>5.4 废物回收——变废为宝<br>5.4.1 绿箱子<br>5.4.2 蓄电池回收<br>5.5 一呼百应——绿色同行<br>5.5.1 移动网络设备节能<br>5.5.2 IT设备节能<br>5.5.3 配套设备节能<br><br>第6章 信息驱动:发现绿色新世界<br>6.1 信息时代的“绿色消费”<br>6.1.1 无线音乐<br>6.1.2 手机报<br>6.2 行业信息化,应用拓蓝海<br>6.2.1 智能工作,引领绿色新潮流<br>6.2.2 智能物流,高效节能走四方<br>6.2.3 智能城市,打造绿色家园<br>6.3 价值双提升,产业齐飞跃<br>6.3.1 提升企业价值,开辟新的蓝海<br>6.3.2 生机勃勃的移动信息服务市场<br>6.3.3 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生活品质<br>6.3.4 当好国计民生的“新引擎”<br>6.4 缩小数字鸿沟,助力农村信息化<br>6.4.1 三网惠三农,助建新农村<br>6.4.2 打造中国移动农村信息网<br>6.5 绿色文化传播,传递节能理念<br>6.5.1 兑现“绿色奥运”承诺<br>6.5.2 共建和谐绿色城市,打造绿色信息世博<br>6.6 追求卓越,共建绿色信息社会<br><br>第7章 绿色论道:移动改变生活,绿色创造未来<br>李跃:“绿色行动计划”的绿色未来<br>鲁向东:建设“绿色生态圈”,推进可持续发展<br>王建:“绿色”唤醒责任意识,提升创新能力<br>徐龙:“绿色”价值从大处看,“行动”措施要系统抓<br>李华:让“绿色”与“低碳”成为企业的文化因子<br>附录<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