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可持续乡村旅游研究: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6779
  • 作      者:
    左晓斯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都市化及都市之恶已使得城市对乡村、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不断膨胀,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二是中外各级政府无不将其视为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多元化的一条捷径。尽管如此,乡村旅游的发展及相关研究却面临种种难题,步履蹒跚。一方面,游客难以获得所期盼的乡村体验,另一方面,乡村社区及其居民,乃至经营者和政府,均未能取得所期盼的收益。这种双方或多方都不满意的发展状况显然是不可能持久或持续的。这不能不令人怀疑是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并导致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或道路的选择上出了问题。
展开
作者简介
  左晓斯,男,1963年生,博土,副研究员,现就职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研究方向:城乡社会学、旅游社会学。主要作品包括《广东旅游全书》(编著),《单面人》、《系统论的理论与实践》(译著),及论文《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乡村旅游》、《话语权回归与制度再造——三农问题的社会学之解》、《后现代都市社会:问题与出路》、《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形塑与社会重构》、《现代性、逃避主义与后现代旅游》、《乡村旅游的新出路》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可持续乡村旅游研究: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在回顾和总结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社会建构论视角,以乡村及乡村性研究为切人点,对乡村旅游、可持续性旅游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和真相揭露,从社会学和政治学分析路径探讨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如何可能这一基本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展开
精彩书摘
  乡村旅游奥普曼(1996)首先根据德诺伊(Dernoi)的研究,将非都市区旅游(non.urban tourism)划分为荒原旅游(wil-derness tourism)和乡村旅游,前者是指荒原地带、国家公园、森林公园以及一般无人区的户外休闲;后者则包括农场旅游(farmtourism)以及乡村地区和社区的非农场旅游。在此基础上他将乡村旅游界定为:在非都市区的旅游,这里人类从事着与土地相关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农业;人类的永久性存在是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大都市中心、乡村地区的游客中心、健康度假区的旅游活动都不属于乡村旅游。乡村中的第二居所(second homes)也被他排除在外。奥普曼特别强调住宿地在乡村旅游定义中的意义,认为居住在城镇或度假区而在白天到周边乡村地区从事徒步旅行等活动的游客只能算作乡村远足者(rural excursionists),而不是乡村旅游者(rural tourists)。
  莱恩(Lane,1994)声称乡村旅游必须在功能和规模上都是乡村的,以源于当地的传统为基础。对于乡村开发的意识形态而言,作为大众旅游(一种规模而非范围的旅游[a tourism 0fscale,not scope])的对立面,莱恩的定义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Nilsson,2002)。按尼尔森(Nilsson,2002)的说法,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普通的旅游,更是一种基于何谓城市何谓乡村之思想观念的生活风格。在这方面,它与某些类型的替代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相符。他还认定,无论乡村旅游的定义如何,重要的是,将乡村与城市区分开来的特质将如其他旅游类型一样被商品化并包装出售。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为什么乡村旅游值得研究
2.本研究的目的
3.本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与述评
1.国内外研究状况
2.中外研究述评
三 研究设计
1.理论视角
2.基本概念与假设
3.本研究的基本问题与具体问题
4.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

第二章 乡村话语与乡村建构
一 乡村概念之争
1.关键而又富有争议的乡村概念
2.统计学意义上的乡村——以美国为例
3.乡村两面
4.列斐伏尔空间三合体与哈法克瑞激进乡村
二 乡村变迁:复兴或衰落?
1.乡村复兴:中外有别
2.乡村叙事与乡村商品化
3.后乡村与乡村差分化
三 乡村建构与重构
1.大众传媒与中介化乡村
2.乡村建构与重构的社区诠释
3.乡村建构中的人口重构与景观变迁
4.中产阶级与乡村殖民化
5.乡村建构中的农业话语与非农话语的竞争
6.乡村空间的社会生产与重构:旅游的作用及游客的角色

第三章 乡村旅游真相与目的地演化的社会建构论诠释
一 从城市之恶到乡村旅游
1.城市之恶与当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
2.逃避主义与后现代旅游
3.后现代性与乡村旅游
二 乡村旅游真相
1.几个关键词或关键概念
2.原真性追求与他者化
3.乡村旅游的社会学批判
4:政府角色
三 旅游目的地演化的社会建构论诠释
1.历史建构与目的地的诞生
2.旅游开发与目的地重构

第四章 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质
一 可持续旅游诠释
1.可持续旅游的缘起
2.可持续旅游的相关者及其目标
3.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传统
4.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区参与或社区涉入问题
5.可持续旅游的新选项
二 可持续旅游批判
1.行业自律
2.社区参与
3.可持续旅游中的环保主义主张
4.环发大会、21世纪行动纲领与可持续旅游宪章
三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悖论

第五章 翁丁佤寨:一个蜕变和重构中的乡村目的地
一 概况、历史及旅游资源
二 旅游发展
三 研究方法
四 结果与讨论
1.对发展旅游的认知与态度
2.举棋不定的经营管理体制
3.翁丁的特殊魅力所在
4.景观地理变迁与茅草屋引发的矛盾
5.发展思路与前景
6.几点反思

第六章 结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一 可持续乡村旅游的主要障碍
1.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2.话语权缺失
3.定位与导向问题
4.其他管理与技术问题
二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1.政治变革:话语权回归与制度再造
2.经济重构:社区拥有与控制
3.社区协商和参与:自治、共管和外部协助
4.政府角色:准确定位、有效监管
5.乡村旅游之“四化”:小型化、区域化、人文化和政治化
6.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工具及其评估
7.翁丁的出路:现实的选择
三 乡村旅游的前景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