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19707
  • 作      者:
    郭理桥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郭理桥现任职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电子学所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br>    在杭州市信息化办公室主持工作期间(2001年至2008年),设计和建设了企业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工程国家试点工程、杭州市民一卡通工程、杭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国家试点项目、杭州市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电子政务项目,以上工程项目皆获得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表彰。现担任组长、主持设计和建设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项目。 <br>    发表《中心城市信息化社会架构的基本要素》、《加快城镇化发展的信息化工作思路初探》等多篇论文,已出版专著《现代城市管理和运行的公共基础平台》、《信息化实践与探索》。 <br>    2009年被评为中国信息化30年信息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系统阐述了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相关问题。全书分两部分共12章。第一部分为理论篇,第1章绪论综述了城市、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理念转变的概况,提出了现代城市需要走精细化管理之路这一命题;第2章介绍了我国高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主力军,应该如何通过实施现代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第3、4、5、6章对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定位,并提出了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总体目标和核心思想,从中央、地方城市的联动机制和城市的发展决策思路两大方面阐述基于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所发挥的作用。第二部分为技术篇,第7章首先总体介绍了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框架,第8、9、10、11章分别从空间信息目录和交换技术、空间信息承载与可视技术、空间信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应用服务门户技术4个重点技术方面展开阐述,第12章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作为基于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技术体系的应用例子,附录给出了实施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所涉及的空间信息学科和技术要点以供参考。<br>    《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可以作为城市决策者、城市管理者、城市管理信息化工作者、高校、IT企业、电子政务研究人员、数字城市研究人员等的参考资料、指导书和工具书。
展开
精彩书摘
    3.综合功能:是指一个城市同时具有多种并且有机结合的主导功能,每一种主导功能的作用范围和影响都比较大,如首都、省会、首府等大城市或特大城市都具有综合功能<br>    4.主导功能:是指在城市诸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功能,影响或左右城市的其他功能的运行,甚至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如生产功能、服务功能。<br>    1.1.3 城市的结构<br>    城市的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br>    1.经济结构<br>    经济结构是城市经济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形式和方式,是城市生产力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经济组织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的统一体。<br>    2.社会结构<br>    从广义上说城市的社会结构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基本内容。从狭义上看,城市的社会结构是指城市上层建筑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的政治结构,城市的文化结构,城市人口的自然、社会结构等。<br>    3.空间结构<br>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空间结构具体表现为:<br>    1)城市密度,是城市各构成要素密度的一种综合;<br>    2)城市布局,指城市各类要素按一定的形式、一定的方向具体地分布在城市空间的某一位置上;<br>    3)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构成的整体形式,是城市内部密度和空间布局的综合反映,是城市三维形状和外瞻的表现。<br>    1.1.4 城市的管理<br>    城市管理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城市区域内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综合,从不同角度可以理解为贯穿于城市规划、设计、指挥、建设、监督和协调全过程,是对城市区域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管理。
展开
目录
序一<br>序二<br>前言<br>第一部分 理论篇<br>第1章 绪论<br>1.1 城市的概念<br>1.1.1 城市的定义<br>1.1.2 城市的功能<br>1.1.3 城市的结构<br>1.1.4 城市的管理<br>1.2 管理的主体<br>1.2.1 政府与城市<br>1.2.2 市民与城市<br>1.2.3 企业与城市<br>1.3 政府管理理念转变<br>1.3.1 全能政府<br>1.3.2 有限政府<br>1.3.3 管理理念转变<br>1.4 精细化管理之路<br>1.4.1 精细化管理理念<br>1.4.2 现代城市需要精细化管理<br>1.4.3 精细化管理的诱因<br>1.4.4 精细化管理的要素<br>1.5 本书的内容和组织结构<br>参考文献<br><br>第2章 城镇化与精细化管理<br>2.1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特点<br>2.1.1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br>2.1.2 面临的难题和风险<br>2.1.3 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br>2.1.4 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br>2.1.5 信息技术作为高效辅助手段<br>2.2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br>2.2.1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与城镇化<br>2.2.2 信息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br>2.2.3 城市精细化管理促进城镇化发展<br>2.3 行业信息化推动精细化管理<br>2.3.1 建设行业信息化工作推进思路<br>2.3.2 建设行业信息化工作基本方法<br>2.3.3 从五大方面落实建设行业信息化<br>参考文献<br><br>第3章 精细化管理定位分析<br>3.1 城市信息化是基础<br>3.1.1 什么是城市信息化<br>3.1.2 城市为什么需要信息化<br>3.1.3 城市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br>3.1.4 城市信息化的成果和问题<br>3.2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方法<br>3.2.1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br>3.2.2 数字城市特点<br>3.2.3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融合<br>3.2.4 定位<br>3.3 目标<br>3.3.1 城市运行与管理数字化<br>3.3.2 国家战略需要<br>3.3.3 推动作用<br>参考文献<br><br>第4章 基础理论<br>4.1 定义<br>4.2 总体目标<br>4.3 核心思想<br>4.4 框架内容<br>4.5 基础和关键<br>4.5.1 基础<br>4.5.2 关键<br>4.6 策略和保障<br>4.6.1 实施策略<br>4.6.2 保障机制<br>4.7 应用发展方向<br>4.7.1 建设行业<br>4.7.2 区域城市<br>4.7.3 稳健的城市运行体系<br>参考文献<br><br>第5章 破解条块分割<br>5.1 行政体制的中国特色<br>5.1.1 行政体制历史沿革<br>5.1,2 大部制改革进程<br>5.1.3 城市管理体制<br>5.2 现行体制下的城市管理<br>5.2.1 现行体制下城市管理的问题<br>5.2.2 现行体制下城市管理信息化<br>5.2.3 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和需要<br>5.3 思路<br>5.3.1 破解条块分割,实现多级联动<br>5.3.2 机制创新——条块结合、优势传导<br>5.3.3 应用创新——整合资源、共享协作<br>5.3.4 集成创新——目录交换、承载服务<br>参考文献<br><br>第6章 精细化管理应用研究方向<br>6.1 行业精细化管理<br>6.1.1 住房保障<br>6.1.2 城乡规划<br>6.1.3 城乡建设管理<br>6.1.4 节能减排<br>6.1.5 应急与灾害评估<br>6.2 示范应用方向<br>6.2.1 住房保障<br>6.2.2 城乡规划<br>6.2.3 城乡建设管理<br>6.2.4 节能减排<br>6.2.5 应急与灾害评估<br>6.2.6 国家安全<br>6.2.7 市容环卫<br>6.2.8 公共安全<br>6.2.9 消防救援<br>6.2.10 人民防空<br>6.2.11 社区生活<br>6.3 精细化管理应用展望<br>6.3.1 城市运行与管理数字化蓝图<br>6.3.2 城市基础信息资讯<br>6.3.3 城市规划建设资讯<br>6.3.4 城市生活品质资讯<br>6.3.5 城市文化品位资讯<br>6.3.6 城市经济指数资讯<br>6.3.7 城市应急指挥资讯<br>参考文献<br><br>第二部分 技术篇<br>第7章 技术体系<br>7.1 技术框架<br>7.2 城市多源数据流式处理技术<br>7.2.1 对地观测数据流式处理技术<br>7.2.2 空间矢量数据处理技术<br>7.2.3 三维模型数据处理技术<br>7.2.4 业务数据空间化处理技术<br>7.2.5 时空数据融合处理技术<br>7.3 空间信息目录交换协同技术<br>7.3.1 目录交换体系框图<br>7.3.2 空间信息目录体系<br>7.3.3 空间信息交换体系<br>7.4 空间信息时空数据组织技术<br>7.4.1 时空数据组织模型<br>……<br>第8章 空间信息目录和交换技术<br>第9章 空间信息承载与可视技术<br>第10章 空间信息数据挖掘技术<br>第11章 应用服务门户构建技术<br>第12章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应用举例<br>附录 相关概念和名词解释<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