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我国发现的在华成功国际经理的基本素质之前,我们想讲讲我们的受访者们——书中所记录的二十位中国区顶层经理。我们想让你明了他们的资历以确定哪一类外派经理可以最好地在中国生存。我们在寻找受访者之前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标准。每一个受访者都必须代表了他所在公司在中国的最高管理层,常驻中国大陆担任全职(而非例如以香港为基地往来上班),并在中国大陆工作超过一年。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大大超过了这些要求。在海外任职时间的最高记录是上海希尔顿酒店总经理鲁培尔,他在本书出版时已经拥有四十一年的海外经验,其中三十七年在同一家公司,十一年在中国。在肚子里装了超过十年中国经验的还有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墨斐、英国石油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德开瑞博士、欧莱雅中国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盖保罗。
我们的受访者在中国期间目睹了巨大的转变,很多人向我们描述了城市中心面貌的剧变。四十二层的上海希尔顿酒店如今周围环绕着摩天楼,在它舒适的休息室里,鲁培尔先生讲述了他在这个城市度过的第一个夜晚。“我在1995年除夕来到上海。当时的城市很暗,没什么灯光,高楼也很少……这一切很快就变了。”其他人则描述了商业气候的改变。当贝殷思博士1981年为西门子来到北京时,他住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一个简朴的中国旅馆的小房间里,这是少数几个被中国政府指定服务外宾的旅馆之一。由于西门子的规定限制贝殷思把他的家人带来中国,因此有三年他每次来中国都是在大陆住十周,再在香港待十天。今天,这些限制,无论是来自政府的还是来自公司的,都已经不存在了。在本书写作时,仅在上海一地就有6.3万位外派职业人士和他们的家属居住,并有25个国际学校为其家属提供服务。
盖保罗描述了他在1996年2月带着一箱化妆品从香港来到这里的经历。他来时已经拥有七年任欧莱雅巴西公司总裁的经验,可中国的不同点是他必须完全靠自己创立公司,实际上是一切从零开始。“什么都没有,就是从零开始。”他回忆道。当时,欧莱雅在中国的存在仅限于上海和北京的一小批展示美宝莲和兰寇产品的化妆品专柜。最初盖保罗甚至没有被允许租用办公场地,他和他仅有的一名员工——一位信息主管,必须每周从香港飞往北京和上海。今天,欧莱雅在其中国业务上已经投资了1.5亿美元,包括12个国际大品牌以及公司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收购的两个本地品牌的生产、分销和终端销售。欧莱雅在中国的产出有相当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以及亚洲其他市场。
任何一位在华国际经理都会迅速认识到这个国家正处在一场快速和深远的转型中,它不仅改变着中国经济,还改变着社会和文化传统。持续进行的经济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引起的管制变化,消费者财富的增加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开放度,甚至是为2008年奥运会所做的准备工作,这些因素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并时常令人吃惊的改变。正是从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成功发展)的角度,我们的受访者提出了如何在当今中国成功领导企业经营的建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