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全球化网络的节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8643
  • 作      者:
    罗红波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城市:全球化网络的节点》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与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集团《意大利经济评论》杂志共同合作。该书共有七章,分别从城市发展理论、城市发展战略与政策以及城市群发展等方面对中国和意大利的相关实践进行论述和分析。
    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与《意大利经济评论》杂志合作十年后的又一成果。《意大利经济评论》创办于1947年,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与《意大利经济评论》的合作始于1999年。对“城市:全球化网络的节点”的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与《意大利经济评论》共同感兴趣的议题,也是对中意两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选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传统的新古典派经济学中缺乏新的反馈概念和对新兴现象(这正是复杂性的典型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学已部分涉及了一些复杂性的成分。比如,经济平衡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证实了这个说法。“在经济中,每个事物都在影响其他事物”,所以一种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的变化就会影响到市场上其他商品的需求和供给,通过反馈机制改变平衡的条件。新兴现象的概念也是有别于系统单一成分的集体现象,存在于经济学之中,并创造出用于思考集体现象的各种方法。新兴现象的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经济周期,所有的施动者都在接收到其他行动者的反馈之后作出非线性互动,产生了一种集体的现象,经济不同阶段的定期出现,其实都并不取决于单个的施动者的意志。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回到现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就是亚当·斯密比喻的具有新兴现象特征的那只无形的手。那只无形的手,不是市场的一个施动者,也不是一些施动者的决策,更不是外部的协调者的决策。亚当·斯密认为市场被个体的个人主义所推动,就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拉着朝实现集体福利的方向发展一样。正是那只“就好像”无形的手,使得集体现象不取决于企业界人士的个人意志(Krugman,1996)。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系统的自我组织,或自我适应的概念极少被涉及。
    自我组织是一个过程,为此不稳定的平衡系统可以自发进行自我调整,与单个成员的动力相协调,进入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新兴现象。对此,我们在下文中还将进一步探讨。
    美国学者霍兰也认为,应该引进复杂系统基础单元的一般概念。基础单元是指那些构成复杂系统的个体一施动者具有的选择与行动能力的基础成分。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将事物简单地分为几个基础成分,例如,树有多种,但人们可以简单地根据个人经验所熟知的部分将树分为树干、树枝、树叶等。同样,人的面孔各不相同,但所有人的脸都是由一些标准的基本成分构成的:眼睛、鼻子、嘴、额头、下巴等,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就使我们能够认识并区别不同人的面孔。我们认识所有物体和现象,就是通过把自己熟悉的基础成分进行组合来实现的。基础成分可以被看成构成产生动力的施动者之间互动的特征的那些成分,描述复杂系统中的个体一施动者活动的非线性规则就是基础成分(J.H.Holland,2002)。
展开
目录
引言/1
透视城市与区域系统研究和整体经济中的复杂系统/18
一 引言/18
二 对城市和地区复杂系统的研究/19
三 透视经济复杂系统的基本原理/26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发展战略/59
一 城市竞争力的内容和决定机制/59
二 中国城市的优逆势分析/61
三 中国城市的发展战略选择/70

超大城市和优秀城区——意大利的城市政策/83
一 新大都市主义/83
二 意大利超大城市的兴起/85
三 打造优秀城区——一种国土治理模式/88
四 城市政策的新平衡点/90
五 领土主权模式的改变/92
六 有社会冲突之虞的流动性城市/92
七 城市恐惧削弱团结/93
八 培育可持续经济的沃土/96

意大利的大都市——一种联邦体制/99
一 引言/99
二 为什么大都市是必要的/101
三 大都市与联邦制/105
四 金融、财政资源和职权/112
五 结论/120

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及对区域的引领作用/124
一 引言/124
二 中国都市区和城市群的界定/125
三 中国城市群的地位和作用/129
四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132
五 结论/138

地域发展:产业区的演变和城市网络的新作用/141
一 引言/141
二 地域发展是个新兴现象/145
三 整体视角:地域如同生态,有黑箱操作的危险/146
四 乘数效应使地域成为经济的“发动机”/148
五 相互吸引:是一个集聚问题还是一个学习问题?/150
六 地域如同传播知识的媒介/151
七 三种观察地域的方式,三种思考对策的方式/152
八 地域如同正在建设中的大厦/154
九 界限正在消失:地域和城市如同交通干道的枢纽/156
十 竞争中的地域/157
十一 变化的产业区正在成为多地域网络中的节点/158
十二 对未来的预测:生活在优质空间可以受益/160
十三 意大利地域网络的特点:对几百个城市的规划/161
十四 由地域、大都市和全球三层空间获得的经验/161
十五 未完成的意大利大都市建设方案/163
十六 城市寻找企业,企业寻找城市/165
十七 结论/166

走向国际大都市:上海发展的战略选择/172
一 引论:上海发展:成就与经验/172
二 金融危机的冲击与上海率先转型:下一轮发展的主题/177
三 上海走向国际大都市:未来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路径/17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