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尽管学术界对该论题开展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但在此研究领域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存在诸多可以深入挖掘的理论空间。
(1)上述成果大多立足于两岸经济发展阶段差距、资源优势互补探讨两岸农业合作模式与机制,而很少从全球产业链的视角审视和把握两岸农业合作发展的态势,以及对台资农业企业跨区域投资布局的区位选择和经营决策行为的模型分析;更少成果通过产业间技术水平、市场结构和产品特性的比较分析,揭示两岸农业与制造业在产业链整合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更缺乏关于两岸农业合作中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大陆农业如何向高端环节攀升等问题的研究。
(2)上述成果侧重于探讨两岸宏观经贸制度安排的模式与路径选择,忽视从中观层面研究丽岸产业组织对接机制和微观组织的合作机制;侧重于探讨两岸农业比较优势、水平分工以及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忽视两岸农业要素耦合优势、垂直分工以及产业链整合问题。已有成果对两岸农业垂直分工模式与机制的研究只是一般描述和观点阐释,缺乏关于两岸农业垂直分工格局下产业“碎片化”,产业链整合的决策机制、驱动机制与目标模式等问题的细致、具体的理论描述、实证分析,及其数量指标。
(3)上述成果对两岸制度性经贸合作的讨论,主要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在于描述、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性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对两岸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主要采取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历年进出口贸易指数揭示两岸农产品贸易竞合关系;而对两岸农业产业链分化、整合的研究,既需要对农业产业链整合内涵进行理论探讨,又需要对两岸各种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实地调研和动态模型分析,因而研究相对薄弱。
本书拟以具有“五缘”优势的闽台区际作为两岸农业合作的典型,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模型分析与计量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全球农业产业链分化整合的独特视角探讨闽台农业分工的客观趋势与区域合作的路径选择,其意义显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