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低碳农业发展研究:以四川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98608
  • 作      者:
    李晓燕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晓燕,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1979年出生于四川广元,籍贯四川成都。1997年就读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1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研究。在CSSCI来源期刊、《四川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被人民网等媒体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省级等多项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被四川省哲学社科成果要报多次刊载,并获得2010年度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低碳农业发展研究:以四川为例》以广义农业中的种植业(农作物栽培,包括大田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生产)、林业(林木的培育和采伐)为研究边界,以低碳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四川这一特定地域空间,采取定性和定量、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低碳农业发展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针对低碳农业还停留在概念层面这一状况,在深入剖析低碳经济丰富内涵和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尝试性地界定了低碳农业的内涵和多元功能。本书提出: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是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改善全球气候条件而在农业领域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固碳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农业,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新特征,具备“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农村金融”多元功能的新型农业。多元功能既使低碳农业不同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也使低碳农业的大力推广具有可行性。
    第二,从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出发,提出了通过节碳固碳机理和利益联结机制来实现低碳农业多元功能的途径。本书指出:一方面要研发并推广各种节碳固碳技术,改变农业传统耕作、经营模式,包括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应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良固碳型农业品种、推广农业固碳技术、重建农业湿地系统等,以实现低碳农业的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功能;另一方面要建立低碳农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包括碳汇交易机制、农民合作组织订单机制、农民利益共享机制、低碳农业产业链等,保障效益实现的渠道畅通,提高农民收入,以实现低碳农业的农村金融功能。
    第三,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四川省增强农田土壤固碳能力的政策调适方向应该是,继续减少施用化肥和增加施用有机肥,适度实施保护性耕作,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结构与内容
三、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范畴界定、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范畴界定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章 低碳农业概论
第一节 低碳农业的提出
第二节 低碳农业的多元功能
第三节 低碳农业的节碳固碳机理
第四节 低碳农业的利益联结机制

第三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及对四川的启示
第一节 美国低碳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二节 其他国家低碳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三节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践
第四节 对四川省发展低碳农业的启示

第四章 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第一节 四川农业的基本特征与区域布局
第二节 四川低碳农业发展的必然性
第三节 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基础

第五章 四川低碳农业的发展路径
第一节 四川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路线
第二节 四川低碳农业发展的经济途径

第六章 四川农业低碳化发展的模式探索
第一节 平原都市型农业低碳化发展——以成都为例
第二节 丘区基地型农业低碳化发展——以渠县为例
第三节 高原山区优势特色农业低碳化发展——以攀西地区为例

第七章 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
第一节 四川发展低碳农业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四川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