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在市场化的运作中,国家体制显示更多令人不满的弊端,尤其是官僚机构的更加臃肿、权力的商品化、部门的牟利化等;另二方面,它也明显呈现了一定程度的韦伯意义中的(“理性”或现代性)“科层制化”,建立或扩大了许多专业化的合理部门与管理体系,诸如环保、食检、质检、城建、机场、交通等。<br> 其实,中国今天的政治体制同时包含三种不同来源的成分:历代王朝时期的“官僚”体系、革命时期得自苏联模式的“干部”体系以及新近提倡的现代西方“公务员”体系。高密度人口自始便是高度集权的历代政治体制下的官僚制度的社会基础;由之形成的大规模社会动荡则是现代共产党革命所建立的全能政权的根源;而市场化改革下的模仿西方则是新公务员制度的来源。正是这三者的组合形成了今天中国的国家政治体制。<br> 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这个“体制”在改革过程中,确实成功地激发了乡村基层和地方党政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让他们带动了全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点已是众多国外经济学家的共识我们也可以说,中国的国家体制既是改革以来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其众多弊端的根源(详见第十章)。<br> 对于改革30年的经历的理解,新古典经济学的最重要失误在于他们所认为必须削弱甚或消灭的“体制”居然在经济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