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经营而只好停业,从而将会使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影响粮食商业的正常发展,进而影响整个市场上粮食等商品的顺利流通和充分供应:“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
范蠡指出,只有粮食的价格高低适当,才能兼顾粮食生产者农民、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实现“农末俱利”,所以粮食价格应被控制在一个比较适中的幅度内涨落浮动。因此,他主张制定全国市场粮食的指导价,确定其最低和最高的界限,并由国家据此对粮食市场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使粮食价格在一个有利于生产和流通的适宜范围内上下波动,保护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使农民和商人都能受益而努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范蠡十分重视对粮食商品供求和价格变化规律的研究,他在研究粮食市场行情中认识到,粮食市场价格在每石三十文和八十文钱之间波动是比较适宜的,这样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到好处,“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
为了有效地控制粮食价格,范蠡对市场上粮食商品的价格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讨。他指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如果粮食“有余”即供过于求,价格就低;相反,如果粮食“不足”,即供不应求,价格就高。他还进一步论述说:“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粮食市场价格的贵贱变化是在一定幅度内波动的,价格上升到了极限就会下跌,由贵转贱,而下跌到最低点又会上涨,由贱转贵。可见,他已经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商品价格受供求的影响而上下波动的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粮食市场价格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