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线标准低于国际贫困线标准,农村贫穷阶层中收入较高的群体(收入水平介于绝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之间)按照绝对贫困线标准计算时脱离了贫困状态,贫穷阶层中收入较低的群体(收入水平低于绝对贫困线)都是农村居民中收入最低的极端贫困者,由此造成了这一部分(收入水平低于绝对贫困线)的极端贫困群体的贫困深度反而增加。但是,根据国际贫困线,农村贫穷阶层中收入较高的群体(收入水平介于绝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之间)依然没有脱贫,将这一群体包括进来按照国际贫困线计算的贫困深度反而降低。虽然根据绝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所计算的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对贫困深度的影响结果会不相同,但是,无论是按照绝对贫困线还是国际贫困线,异地转移活动对降低贫困深度的作用都要大于就地转移活动。
在不发生就地转移或不发生异地转移的情况下,根据绝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计算的贫困不规则性均要小于实际发生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时的贫困不规则性,说明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活动的发生都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贫困不规则性,依然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村贫困者之间的不均等程度有所增加。另外,还可以看出,异地转移活动对贫困不规则性的增加作用要小于就地转移活动。
从表6-13中可以看到,在发生了劳动力转移活动之后,尽管农村居民的贫困发生率有显著降低,但是贫困深度和贫困不规则性指数却有所增加,这可能暗示了这样一种情况,对于农村居民中的极端贫困群体来说,由于其资源禀赋和初始经济状况较差,不能从劳动力转移活动中获得经济利益或获益甚少,需要政府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来帮助其脱离贫困状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