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村居民经济福利的影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00390
  • 作      者:
    杜鑫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杜鑫,男,1975年生,200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工作单位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在《经济评论》、《中国农村经济》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独立承担或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村居民经济福利的影响》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状况和与此相应的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构成及其变化趋势。利用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及其两种不同的转移方式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收入分配和家庭消费、投资等支出水平的影响。并对两种不同劳动力转移方式的不同影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据此提出了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贫困线标准低于国际贫困线标准,农村贫穷阶层中收入较高的群体(收入水平介于绝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之间)按照绝对贫困线标准计算时脱离了贫困状态,贫穷阶层中收入较低的群体(收入水平低于绝对贫困线)都是农村居民中收入最低的极端贫困者,由此造成了这一部分(收入水平低于绝对贫困线)的极端贫困群体的贫困深度反而增加。但是,根据国际贫困线,农村贫穷阶层中收入较高的群体(收入水平介于绝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之间)依然没有脱贫,将这一群体包括进来按照国际贫困线计算的贫困深度反而降低。虽然根据绝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所计算的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对贫困深度的影响结果会不相同,但是,无论是按照绝对贫困线还是国际贫困线,异地转移活动对降低贫困深度的作用都要大于就地转移活动。
  在不发生就地转移或不发生异地转移的情况下,根据绝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计算的贫困不规则性均要小于实际发生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时的贫困不规则性,说明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活动的发生都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贫困不规则性,依然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村贫困者之间的不均等程度有所增加。另外,还可以看出,异地转移活动对贫困不规则性的增加作用要小于就地转移活动。
  从表6-13中可以看到,在发生了劳动力转移活动之后,尽管农村居民的贫困发生率有显著降低,但是贫困深度和贫困不规则性指数却有所增加,这可能暗示了这样一种情况,对于农村居民中的极端贫困群体来说,由于其资源禀赋和初始经济状况较差,不能从劳动力转移活动中获得经济利益或获益甚少,需要政府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来帮助其脱离贫困状态。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人的增长、构成及变化趋势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微观决策的经验研究
第三节 劳动力流动对收入与收入分配的影响的经验研究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对家庭消费和投资行为的影响的经验研究

第四章 农村住户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参与决策
第一节 经济理论与计量模型
第二节 研究样本与变量
第三节 经济计量模型估计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两种转移劳动力的收入
第一节 农村两种转移劳动力的规模与特征
第二节 农村两种转移劳动力的收入与收入差距
第三节 农村两种转移劳动力的收入函数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一节 2002年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收入分配状况
第二节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收人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分解分析法
第三节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影响——收入模拟法
第四节 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家庭支出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方法
第二节 样本与变量
第三节 估计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本书研究结论、政策含义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一节 本书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含义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