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产业用地的国际国内比较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17628
  • 作      者:
    石忆邵[等]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产业用地的国际国内比较分析》从国际和国内大都市两个层面来比较和分析其产业用地的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全书选取伦敦、纽约、东京等全球性大都市,香港、新加坡、台北等新崛起大都市,以及北京、天津、广州、深圳、苏州等崛起中大都市,对其产业用地的规模、结构、产出效率和效益等进行详细分析,归纳和总结大都市产业用地的动态变化特征,廓清其演变的阶段性规律,以期为上海大都市产业用地的规模和结构优化及其效率的提升提供启示和借鉴,为新形势下制定上海产业用地的具体政策提供参考依据。<br>    《产业用地的国际国内比较分析》可供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与建设、经济地理等专业领域的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及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学习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2.合理安排上海大都市的生活用地、生态用地和生产用地的结构布局,彰显“以人为本”的城市用地结构特征<br>    一方面,国际大都市建设用地的结构布局总体上已形成了生活用地、生态用地和生产用地(产业用地)的优先比例顺序,表明其城市的服务性功能趋强,而生产性功能趋弱。上海目前明显存在生产用地比例偏高,生态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偏低,工业用地比例偏高,第三产业用地比例偏低的现象。因此,随着上海从工业化高级阶段向后工业化时代的推进,这种生产性功能较强而服务性功能较弱的用地结构必须得到扭转。因此,上海既要严格控制工业用地扩张规模,优化工业用地结构,适当提高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又要合理扩大生活用地与生态用地的规模,逐步建立符合后工业化时代要求的城市用地结构体系。<br>    另一方面,上海产业用地内部结构也尚未形成“都市型产业”结构特征。在后工业时代的国际大都市中,就业岗位存在向中心城区集中的倾向。而“上海市区体现繁华,郊区体现实力”的传统发展思路,是不利于把市中心区培育成为就业中心的。因此,中心城区不能再单纯强调“退二进三”,而应当把“用地转性”与“产业转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部分传统工业向都市型工业转型,扶持楼宇工业发展,积极培育“占地少、耗能耗水低、运输量小、无污染、就业多、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小型都市型企业,塑造合理的都市型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br>    3.存量土地应在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中挖掘潜力<br>    目前,上海市不仅存在已批用地闲置等土地资源浪费现象,而且中心城区还因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大量工业用地性质的老厂房、老仓库等闲置土地。近年来,尽管一部分闲置的工业用地已通过创意产业园区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而实现了二次开发和重新利用,但盘活存量土地的任务依然艰巨。<br>    一方面,还应加大对中心城区都市型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上海的都市型工业。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出版印刷业是后工业社会国际大都市型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东京的出版印刷业产值占其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30%,日本40%的出版印刷业产值来自东京;伦敦出版印刷业产值约占其工业总产值的l/3;美国出版业18%的从业人员、约1/6的印刷能力和1/3的出版物集中于纽约。2007年,上海出版印刷业及相关产业拥有企业513个,从业人员6.03万人,工业产值231.83亿元,工业销售值230.6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35.84亿元,分别仅占上海都市型工业的13.7%、8.14%、8.9%、8.92%和8.75%。与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不仅所占比重仍然偏低,而且布局较为分散。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1章  产业用地的国际国内比较及对上海的启示<br>1.1  产业用地的国际比较<br>1.1.1  产业用地规模的国际比较分析<br>1.1.2  产业用地结构的国际比较分析<br>1.2  产业用地的国内比较<br>1.2.1  产业用地规模的国内比较分析<br>1.2.2  产业用地结构的国内比较分析<br>1.2.3  产业用地效率比较分析<br>1.2.4  产业用地效益比较分析<br>1.2.5  开发区用地的综合比较分析<br>1.3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br>1.3.1  主要结论<br>1.3.2  主要政策建议<br>本章参考文献<br>第2章  东京产业用地变化分析<br>2.1  东京产业用地规模及变化分析<br>2.1.1  东京第二产业用地规模及其变化特征<br>2.1.2  东京第三产业用地规模及其变化特征<br>2.1.3  东京产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br>2.2  东京产业用地结构变化分析<br>2.2.1  东京第二产业用地结构及其变化特征<br>2.2.2  东京第三产业用地结构及其变化特征<br>2.2.3  东京产业用地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br>2.3  东京产业用地的主要特征<br>2.4  主要政策建议<br>本章参考文献<br>第3章  伦敦产业用地变化分析<br>3.1  伦敦大都市制造业用地变化分析<br>3.1.1  伦敦制造业发展概况<br>3.1.2  伦敦大都市制造业用地规模及其变化特征<br>3.1.3  伦敦大都市制造业用地结构及其变化特征<br>3.1.4  伦敦大都市制造业用地的影响因素分析<br>3.2  伦敦大都市服务业用地规模和结构变化分析<br>3.2.1  伦敦大都市服务业发展概况<br>3.2.2  伦敦大都市服务业用地规模及其变化特征<br>3.2.3  伦敦大都市服务业用地结构及其变化特征<br>3.2.4  伦敦大都市服务业用地的影响因素分析<br>3.3  伦敦大都市产业用地发展对上海的启示<br>本章参考文献<br>第4章  纽约市产业用地变化分析<br>4.1  纽约市产业用地规模、结构变动及其原因分析<br>4.1.1  纽约市产业用地规模变动及其原因分析<br>4.1.2  纽约市产业用地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br>4.2  曼哈顿区产业用地利用情况分析<br>4.3  对上海的启示<br>本章参考文献<br>第5章  新加坡产业用地变化分析<br>5.1  新加坡产业用地的变化分析<br>5.1.1  新加坡产业用地规模变化特征<br>5.1.2  新加坡产业用地结构变化特征<br>5.1.3  新加坡产业用地规模与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br>5.1.4  新加坡产业用地绩效分析<br>5.2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产业用地变化分析<br>5.2.1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制造业用地变化特征<br>5.2.2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产业用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br>5.2.3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高科技产业和商业园用地变化特征<br>5.2.4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产业用地发展的主要经验<br>5.2.5  主要政策建议<br>本章参考文献<br>第6章  香港产业用地变化分析<br>6.1  香港土地利用概况<br>6.2  香港产业用地规模及其变化特征<br>6.2.1  香港商业用地规模及变化特点<br>6.2.2  香港工业用地规模及变化特点<br>6.2.3  香港仓储用地规模及变化特点<br>6.2.4  香港办公楼用地规模及变化特点<br>6.3  香港产业用地结构变化分析<br>6.3.1  香港产业用地结构及其变化特征<br>6.3.2  香港产业用地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br>6.4  香港产业用地效率评价<br>6.5  香港产业用地发展规律及与上海的比较<br>本章参考文献<br>第7章  台北大都市产业用地变化分析<br>7.1  台北大都市产业用地规模变化分析<br>7.1.1  台北大都市工业用地规模及其变化特征<br>7.1.2  台北大都市商业用地规模及其变化特征<br>7.1.3  台北大都市产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br>7.2  台北大都市产业用地结构变化分析<br>7.2.1  台北大都市工业用地结构及其变化特征<br>7.2.2  台北大都市商业用地结构及其变化特征<br>7.2.3  台北大都市产业用地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br>7.3  台北市科技园区的发展<br>7.3.1  内湖科技园区<br>7.3.2  大弯南段工业区<br>7.3.3  南港软件工业园区<br>本章参考文献<br>第8章  北京市产业用地变化分析<br>8.1  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br>8.1.1  产业结构的增加值结构分析<br>8.1.2  产业结构的就业结构分析<br>8.2  北京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变化<br>8.2.1  土地利用<br>8.2.2  工业结构及其用地<br>8.2.3  服务业结构及其用地<br>8.3  北京市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br>8.3.1  北京开发区概况<br>8.3.2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r>8.4  北京与上海产业用地比较分析<br>本章参考文献<br>第9章  天津市产业用地变化分析<br>9.1  天津市产业用地规模及变化分析<br>9.1.1  工业用地规模变化<br>9.1.2  仓储用地规模变化<br>9.1.3  商业用房规模增长情况<br>9.1.4  办公用房规模增长情况<br>9.2  天津市产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br>9.2.1  人口规模增长是产业用地规模增加的原动力<br>9.2.2  经济发展是产业用地变化的主要推动力<br>9.2.3  投资对产业用地的拉动作用<br>9.2.4  自然环境因素的驱动作用<br>9.3  天津市产业用地结构及变化分析<br>9.3.1  产业用地结构现状<br>9.3.2  产业用地结构变化情况<br>9.4  天津市产业用地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br>9.4.1  经济增长与产业用地结构的转变<br>9.4.2  城市化与产业用地结构的关系<br>9.4.3  政策制度的导向和激励作用<br>9.5  天津市产业用地效益变化分析<br>9.6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用地综合分析<br>9.6.1  天津市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情况<br>9.6.2  天津市开发区产业用地综合变化<br>9.7  天津市与上海市的产业用地比较及政策建议<br>本章参考文献<br>第10章  广州市产业用地变化分析<br>10.1  广州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br>10.2  广州市工业产业及其用地<br>10.2.1  工业总量及结构<br>10.2.2  工业用地分析<br>10.3  广州市服务业及其用地<br>10.3.1  服务业发展规模及其结构<br>10.3.2  服务业用地分析<br>10.4  广州市开发区建设<br>10.4.1  开发区概况<br>10.4.2  开发区的发展阶段<br>10.4.3  开发区产业经济发展分析<br>10.5  广州与上海产业用地比较分析<br>本章参考文献<br>第11章  深圳市产业用地变化分析<br>11.1  深圳市产业用地规模及变化分析<br>11.1.1  深圳市产业用地规模及其变化<br>11.1.2  深圳市工业用地规模变化分析<br>11.1.3  深圳市服务业用地规模变化分析<br>11.1.4  深圳市产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br>11.2  深圳市产业用地结构及变化分析<br>11.2.1  深圳市工业用地结构及其变化<br>11.2.2  深圳市服务业用地结构及其变化<br>11.2.3  深圳市产业用地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br>11.3  深圳市产业用地效率和效益变化分析<br>11.3.1  单位面积的工业产值<br>11.3.2  单位面积的就业人数和劳动生产率<br>11.3.3  投资强度<br>11.4  深圳市与浦东新区产业用地的综合比较分析<br>11.4.1  深圳市与浦东新区产业用地主要指标对比分析<br>11.4.2  深圳市与浦东新区产业用地优势与不足比较<br>本章参考文献<br>第12章  苏州市产业用地变化分析<br>12.1  苏州市产业用地规模及变化分析<br>12.1.1  苏州市建设用地变化概况<br>12.1.2  苏州市工业用地规模变化分析<br>12.1.3  苏州市第三产业用地规模变化分析<br>12.2  苏州市产业用地结构及变化分析<br>12.3  苏州市产业用地规模与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br>12.3.1  苏州市产业用地规模与结构变化的经济因素<br>12.3.2  人口增长因素<br>12.3.3  苏州市产业用地规模与结构变化的城市功能性质因素<br>12.3.4  新区与开发区建设是城市产业用地扩展与结构变化的新动力<br>12.3.5  行政区与县区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br>12.4  苏州市产业用地效益分析<br>12.5  苏州市工业园区产业用地变化及效益<br>12.6  建议与对策<br>本章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