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粮食安全与粮农增收目标的公共财政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09071
  • 作      者:
    赵文先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粮食安全与粮农增收目标的公共财政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运用实证分析和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种粮农民增收目标的公共财政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方式进行了“四位一体”的深入研究,力图以“钱”为纽带,探索同时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增收问题的机制和政策,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br>    《粮食安全与粮农增收目标的公共财政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经历了实践-理论-构建新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过程,并把落脚点放在政策设计上,论述严密,观点新颖。视野独特,自成一体,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本研究力争摆脱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的部门“本位”色彩,提出运用公共财政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手段,处理好中国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这对矛盾的制度框架,为农业的和谐治理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br>    1.2.2 国内外研究概况<br>    1.2.2.1 国内研究概况<br>    根据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国内理论界就粮食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总量安全和粮食流通问题上,就粮食研究粮食的比较多;对一般意义上的农民收入问题研究,比对粮食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角度也多种多样,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劳动力转移、农产品价格、工业化、农地制度、农民负担、农村非正式结构、分配制度、政府行政、反贫困、经济全球化、技术扩散与科技等,但这些研究很少论及特定农民群体,特别是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不少研究还将粮食安全问题与农民增收问题完全对立起来,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br>    我注意到,国内理论界对公共财政问题和金融问题本身的研究也比较多。根据查阅到的财政类文献资料看,理论界对公共财政有关问题争论最为激烈,但对财政的农业支持方式的研究则相对简化为对补贴问题的研究;对金融问题的研究,热点更多体现在货币政策、金融衍生工具、金融产品、银行治理结构等方面,而对农村金融,特别是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研究则显得不够,对如何运用农业政策性金融手段解决种粮农民增收问题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则很少有学者光顾。<br>    还注意到,把中国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深入研究的也并不多见。对解决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问题的公共财政支持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两种支持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政策的强弱和先后次序的研究很少见。
展开
目录
1 绪论<br>1.1 问题提出<br>1.1.1 “三农”的首要问题<br>1.1.2 解决的关键路径<br>1.2 研究综述<br>1.2.1 选题目的和意义<br>1.2.2 国内外研究概况<br>1.2.3 研究的逻辑思路、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br>1.2.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br><br>2 研究的理论导向<br>2.1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导向<br>2.1.1 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br>2.1.2 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br>2.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导向<br>2.2.1 基本理论概要<br>2.2.2 两种目标与两种支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br>2.3 公共财政政策理论导向<br>2.3.1 公共财政理论<br>2.3.2 公共财政政策理论<br>2.3.3 公共品、农村公共品与粮食的准公共品属性<br>2.4 基于金融可持续发展和协调配置的金融理论导向<br>2.4.1 以金融资源协调配置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br>2.4.2 对协调配置农村金融资源的理论描述<br><br>3 粮食安全目标与粮农增收目标及其冲突与协调<br>3.1 对粮食安全目标的讨论<br>3.1.1 战略粮食安全与常规粮食安全概念的提出<br>3.1.2 粮食安全的决定因素和衡量指标<br>3.1.3 战略粮食安全能力评估:以耕地为例<br>3.1.4 常规粮食安全保障策略:供给偏紧的总量平衡<br>3.2 对粮农增收目标的讨论<br>3.2.1 农民收入状况的经验分析<br>3.2.2 农民收入构成与增长的均衡分析<br>3.2.3 粮农收入增长模型<br>3.2.4 粮农增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br>3.2.5 制约粮农增收的综合因素分析<br>3.3 粮食安全目标与粮农增收目标的冲突与协调<br>3.3.1 理论必然与现实相悖:粮食安全与粮农增收的尖锐冲突<br>3.3.2 粮食安全目标与粮农增收目标的协调统<br><br>4 实现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目标的公共财政支持<br>4.1 流通和消费视角:我国公共财政保障粮食安全的实证研究<br>4.1.1 对我国粮食补贴机制和效果的实证分析<br>4.1.2 对接WTO《农业协定》的国内粮食补贴政策调整方向<br>4.2 生产视角:公共财政支持粮农增收和粮食安全的实证分析<br>4.2.1 粮食保护价格制度<br>4.2.2 种粮农民直接补贴<br>4.2.3 粮食生产资料补贴<br>4.3 公共财政保障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的国际经验比较<br>4.3.1 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财政支持的做法<br>4.3.2 启示与借鉴<br>4.4 保障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的公共品及其供给方式<br>4.4.1 瞄准粮食安全保障单一目标的公共品供给<br>4.4.2 瞄准粮农增收单一目标的公共品供给<br>4.4.3 兼顾粮食安全目标和粮农增收目标的公共品供给<br><br>5 实现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目标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br>5.1 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讨论<br>5.1.1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理论范畴<br>5.1.2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制度变迁过程与功能缺陷<br>5.1.3 粮食安全保障和农民增收导向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构建<br>5.2 主要国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经验借鉴<br>5.2.1 主要国家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比较<br>5.2.2 主要国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分析透视<br>5.3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影响(传导)机制<br>5.3.1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特殊意义<br>5.3.2 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传导)机制<br>5.3.3 农业政策性金融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br>5.4 农业政策性金融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支持方式<br>5.4.1 保障战略粮食安全的主要支持方式<br>5.4.2 保障常规粮食安全的主要支持方式<br>5.5 农业政策性金融促进农民长期增收的支持方式<br>5.5.1 直接支持方式<br>5.5.2 诱导支持方式<br><br>6 公共财政支持与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协调<br>6.1 两种目标导向下双重支持方式的协调与配合<br>6.2 公共财政支持与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优先序<br>6.3 公共财政支持与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公共政策协调<br>6.3.1 关于两种支持政策协调的诉求<br>6.3.2 关于协调达致两种目标的公共政策体系的建构<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